
结肠癌肝转移病灶“消失”了?
随着化疗效果的提高,肝转移灶在化疗后消失(Disappearing Liver Metastases, DLM)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肝转移灶消失定义为进行术前化疗后,肝转移灶影像学消失,即所谓的影像学完全缓解。约10 - 25%的患者中会出现一个或多个CRLM化疗后完全消失的情况[2]。

辅助治疗效果的评判依赖于成像质量及其可检出性,因此,其发生率和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成像方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由于其广泛的可用性和较低的成本,仍然是最常用的诊断和监测CRLM的方法,而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超声成像(US)也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每种检测CRLM方法的不同敏感性导致DLM发生率不同。
除去不同影像学评估的质量和效能的影响,临床上用于治疗CRLM的化疗方案也会影响肝实质成像,从而影响病灶的检出。例如5-氟尿嘧啶(5-FU)和伊立替康可能导致肝脂肪变性,而奥沙利铂则可能导致血窦充血。这意味着CRLM周围肝脏影像学特征的改变,导致CT无法辨别[2]。
病灶“消失”意味着“治愈”吗?
影像学完全缓解并不意味着病理上的完全缓解。由于目前没有任何术前影像学检查具有100%灵敏度,所以还是要进行手术探查,尤其是对存在DLM的患者。存在多发转移的人群,如果仅部分病灶影像学消失,还是必须进行手术探查,在可行的情况下尽可能切除残余肝转移灶。对于这部分特殊患者应该进行多学科讨论(MDT),制定详细的治疗策略。
随着手术技术提高及理念的优化,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初始被评估为可切除的病例越来越多,治疗结果也越来越好。同时,研究显示肝切除术可以显著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手术切除也被公认为治疗肝转移的唯一可靠手段。
对于局限于肝转移,但解剖上不能切除的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化疗杀灭部分肿瘤,使患者从不可切除转化为可切除状态。此外,即使在最初评估为可切除的患者中,也可以在肝脏手术前进行全身化疗,通过更早地解决潜在的微转移性病灶来改善预后。
术前化疗使得临床医生能够宏观上把控疾病的反应,进一步了解患者疾病的生物学特性。可以预见,肿瘤在放射学和/或组织病理学上表现出良好反应的患者,生存期更长,治愈的可能性更高[3]。
参考文献
1. Andre T, Boni C, Navarro M, et al. Improved overall survival with oxaliplatin, fluoroura- cil, and leucovorin as adjuvant treatment in stage II or III colon cancer in the MOSAIC trial. J Clin Oncol. 2009;27:3109–16.
2. Robinson PJ. The effects of cancer chemotherapy on liver imaging. Eur Radiol. 2009;19(7):1752–62.
3. Abdalla EK, Vauthey JN, Ellis LM, et al. Recurrence and outcomes following hepatic resectio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nd com- bined resection/ablation for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Ann Surg. 2004;239:818–25; discus- sion 825–7.
本文是严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