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钾血症治疗中的细节分析:细节决定成败
低钾血症治疗中的细节分析:细节决定成败
吴小庆
临床上往往有许多医疗细节,许多人并不在意,但这些细节却往往是决定治疗是否成功的关键。下面就拿低血钾来分析:
低血钾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诊,不仅仅是内科,所有的科室,所有的医生在接诊患者的过程中,都有可能遇到低钾血症的患者,严重者需立即抢救,现在就常见的抢救低血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细节分析如下:
1、10%氯化钾30ml,分次口服:
这是在临床上很常见的一个医嘱,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不精确的医嘱。按医嘱患者拿到这一小瓶氯化钾后,往往不知道该怎么服用,一次服多少,分几次服用,每次间隔多少时间,每次服多少毫升。第二天查房时往往看到这瓶药水仍在患者的床头柜上,喝掉一点或更本没有喝。这与医生的治疗目的差了许多。所以医生在临床上要尽量避免开这种不确定的医嘱,开明确清楚的医嘱,因此这个医嘱应该这样开:10%氯化钾溶液10ml,q3h或tid;或10%氯化钾溶液30ml,顿服。这样的明确医嘱。
2、补液结束后复查血钾!
低钾血症需立即纠正,不然有生命危险,补钾又以静脉补钾为主,但高浓度的静脉补充血钾,又容易引起高血钾,同样危及生命。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监测血钾。以往常常有这样一个医嘱:“补液结束后复测血钾”。
这是因为担心静脉补钾时会干扰血钾的浓度,测定不出正确的血钾值。但没有考虑到静脉补钾需要的时间,有时补500-1000ml含钾溶液需5-8个小时,甚至出现下班前开的测血钾医嘱,待第二天早晨上班时发现仍未执行的极端现象,因患者的补液仍未结束。而在这段时间内患者的血钾变化就无法掌握,医生无法及时掌握病情的变化,往往留有安全隐患。
所以合适的医嘱应该是:定期测定患者的实时血钾,2-3小时一次,根据患者实时的血钾水平,及时调整补钾方案,真正做到:低血钾不过夜。同时也要在补钾治疗低血钾的同时,防止出现高钾血症。
3、治疗低血钾时仍没有停用排钾利尿剂!
临床上造成低钾血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源性的低钾血症。临床应用排钾利尿剂易造成的低血钾。治疗这类低血钾时应及时停掉这类药物,临床没有直接停掉这类药物的原因是,往往是这类药的不明显存在。如存在于复合制剂中的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具体药物有:珍菊降压片、海捷亚、复代文、复奥坦、安博诺、美嘉素、百普乐等。
4、应用氯化钾缓释片治疗急性低血钾!
氯化钾缓释片可缓慢平稳地提供氯化钾,补充血钾,治疗低血钾。但因为其缓释剂型吸收较慢,所以不能用于治疗急性低血钾,只用于血钾的维持。治疗急性低血钾最好使用氯化钾口服溶液,或静脉补钾。口服氯化钾溶液吸收很好,可以用来治疗急性低血钾,但比较难喝,可加入橙汁或饮料中一起喝下。注意:大量口服氯化钾溶液也可以引起高钾血症!
5、在低血钾时仍在补充葡萄糖溶液,有时甚至合用胰岛素!
在葡萄糖合成糖原进入储存之时需钾离子的参与,可将使部分钾离子从细胞外转移到细胞内,影响血浆血钾的浓度。特别是在与胰岛素合用时,影响更大。在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时产生的低血钾,更应小心。
6、血钾久补不上!
有些低钾血症患者,特别是老年人,虽经大量的补钾,但血钾久补不上,给临床医生造成很大的困惑。
此时要定下心来,仔细分析患者低血钾的原因。往往是低钾原因没有找到,病因没有去除,所以治疗效果不好。低血钾的常见原因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性酸中毒(需重视)、家族性周期性麻痹等。但大部分的原因还是钾的排出与摄入的平衡被破坏,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能知道的。如伴有水肿与低钠血症的低钾血症,往往与血液稀释与临床应用利尿剂有关,这时可加利水剂治疗。
7、单纯补钾效果不好!
钾离子为阳离子,低血钾时有时补钾效果不好的话,可适当补充一点镁离子(可以用硫酸镁溶液),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静脉补钾!
氯化钾可以静脉滴注,但不能静脉注射。但目前有许多医院在特定的情况下,采用静脉微泵控量控速使用,取得良好效果。
治疗低血钾,细节决定成败,只要掌握好血钾监测这一点,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本文是吴小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