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李超 人已读
眩晕是临床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睁眼视物旋转、闭眼自身旋转。临床上,可导致眩晕的疾病种类繁多。而在感冒后1-2周出现的眩晕,多可能是前庭神经炎。
顾名思义,前庭神经炎也即发生于前庭神经的炎症反应,一般认为由病毒感染所致。
我们知道,耳朵有两大功能,听觉和平衡。听觉由听神经传输,平衡由前庭神经传输。因此,当前庭神经发生炎症时,可以导致平衡障碍,从而使患者发生眩晕,且往往伴随恶心、呕吐。但由于不侵犯听神经及面神经,而常无听力下降、面瘫等症状。
本病眩晕发生突然,多表现为摇摆不稳感,当头部或身体转动时眩晕加重。而诊断需要借助头颅MRI、前庭功能检测、耳内镜检查等结果综合分析。一般首次发作型,眩晕3-5天后症状逐渐减轻。而要完全恢复则需要较长的时间。
近年来主张在眩晕症状有效控制后,要尽量减少控制症状性药物的治疗。与此同时,越早进行前庭康复训练临床效果越好。而早期康复可能会带来眩晕加重,但只要坚持训练,建立代偿机制,这种情况将很快过去,恢复至正常生活状态。若因训练加重眩晕,产生畏难、回避行为,则有可能延缓代偿机制的建立甚至产生病态代偿,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针对本病,常采用由简到繁分离固视的康复训练办法,一般3-4周后症状可基本消失。因此感冒后发生眩晕,应及时就诊,明确本病后在用药的同时须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方可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作者:李超 余迎
参考文献:
1.张素珍,吴子明.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第5版)[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60-163.
2.田军茹.眩晕的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24-329.
本文是李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