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庞然 三甲
庞然 主任医师
广安门医院 泌尿科

什么是肉毒素内注射?什么是神经调节术?尿失禁的微创治疗有哪些?

749人已读

尿失禁除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外,微创治疗作为一种简便、创伤性小的新型疗法,目前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

而尿失禁的微创治疗,则包括肉毒素膀胱内注射、骶神经调节术、阴部神经刺激术和胫后神经刺激术。这些疗法主要应用于急迫性尿失禁和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

①肉毒素膀胱内注射

肉毒毒素,是肉毒杆菌产生的含有高分子蛋白的神经毒素,可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肌肉松弛麻痹。对于尿失禁患者来说,一般应用A型肉毒毒素(OnabotulinumtoxinA,BoNT-A)进行膀胱壁注射,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或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可注射于逼尿肌以减缓逼尿肌活动过度或注射于括约肌调节膀胱肌肉功能失调,从而达到改善逼尿肌的异常过度收缩,改善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肉毒素膀胱内注射的疗效与药物治疗效果相似,对无论是否接受过足够种类的抗胆碱能药物的患者,都能从肉毒素内注射中获益;且对于初始注射治疗成功的患者,重复注射能有效维持疗效。肉堵塞内注射的不良事件包括膀胱排空障碍和相关的泌尿系感染,因此,在选择肉毒素膀胱内注射时可使用脂质体包裹肉毒素进行膀胱灌注以避免出现膀胱排空障碍的不良反应。

mmexport1630736777019.png

②骶神经调节术

骶神经调节术又称为膀胱起搏器,通过在患者骶3神经根处植入电极持续释放脉冲信号,以达到控尿的作用。膀胱起搏器通过弱电脉冲影响骶神经,从而调控膀胱、括约肌和盆底的神经反射,能有效控制排尿障碍的症状,适用于药物治疗失败的膀胱过度活动症和急迫性尿失禁患者。近年来,有学者将骶神经调节术应用于一些治疗失败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发现不仅能改善尿失禁的临床症状,也表现为尿动力学指标的改善,能有效增加膀胱容量,延长功能性尿道和增加压力传递比率。

mmexport1630736780716.png

③阴部神经刺激与胫后神经刺激

目前,骶神经调节术在临床的应用更为普遍,阴部神经和胫后神经刺激一般作为骶神经调节术的替代手段。

阴部神经刺激主要适用于接受过腰骶椎手术或局部解剖异常而无法进行骶神经调节术的患者。阴部神经起源于骶2-骶4神经根,其传入神经纤维与膀胱、盆地的传入神经汇入相同的神经节段,因此刺激阴部神经能影响膀胱功能。通过植入电极刺激阴部神经,进而对刺激桥脑排尿中枢所诱发的膀胱收缩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mmexport1630736783442.png

胫后神经刺激术则是在内踝上后方刺入皮肤的针状电极对胫后神经进行刺激从而达到之治疗作用。该方法于1983年MeGurie首次发现,他发现电流经皮刺激胫后、腓总神经后,可以有效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症。目前,胫后神经刺激作为肉毒素内注射和骶神经调节的提点治疗,适用于一线和药物治疗失败的膀胱过度活动症和急迫性尿失禁的患者。鉴于胫后神经调节具有经济、有效、不良反应少的特点,目前有学者建议尿失禁患者在进行骶神经调节之前,尝试接受胫后神经刺激治疗。


庞然
庞然 主任医师
广安门医院 泌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