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路感染是如何发生的呢?有什么症状?
一. 尿感的发生
1.常见的致病菌:
任何细菌入侵尿路均可引起尿感,最常见的是革兰阴性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占80%-90%,其次是副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产气杆菌、产碱杆菌和绿脓杆菌。5%-10%的尿路感染由格兰阳性菌引起,主要是粪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多见于无症状细菌尿、非复杂性尿感或首次发生的尿感;绿脓杆菌常见于尿路器械检查后,变形杆菌则多见于伴有尿路结石者,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于败血症等血源性尿感。
通常尿感由一种细菌所致,多种细菌感染见于留置导尿管、神经源性膀胱、结石、先天性畸形和阴道,肠道、尿道瘘等。

2.易感因素
①尿路梗阻:是诱发尿感并易于上行的最主要原因。梗阻可由尿路解剖或功能异常引起,包括结石、肿瘤、畸形或神经性膀胱。梗阻后尿流不畅,细菌不易被冲洗清除而郁积繁殖,加之梗阻以上部位的尿路组织受压增加,影响其血液供应和生理功能,粘膜抵抗力降低,易致感染。
②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其他尿路畸形和结果异常:正常排尿期间,功能完整膀胱的输尿管瓣膜可阻滞膀胱内含菌尿液上行入肾,膀胱输尿管反流时,则可随之进入肾盂引起感染。
③器械使用:用尿路器械诊治时,有可能带入细菌,且常致尿路损伤,留置导尿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④代谢因素:慢性失钾,可导致肾小管病损而易继发感染;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或酸碱代谢异常,可使尿酸或钙质沉积于肾脏,易致尿感;糖尿病者易患肾脓肿等并发症。
⑤机体抗病能力:与排尿通畅、尿路粘膜分泌有机酸及IgA、尿pH值等有关。
⑥其他:如妊娠、尿道口周围炎、重症肝病、晚期肿瘤、长期卧床等也易引发尿感。

3.感染途径
①上行感染:绝大多数由细菌经尿道上行感染膀胱,甚或肾盂而引起,此种途径最为多见。细菌进入膀胱后,30%-50%可经输尿管上行而致肾盂肾炎。其机制与多种原因引起的膀胱输尿管反流及某些致病菌的菌毛附着于尿路粘膜再上行至肾盂有关。
②血行感染:细菌从体内的感染灶侵入血流,到达肾脏及尿路引起感染。此种途径少见,低于尿感的3%。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患者常见血源性肾感染。此外,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粪链球菌偶可经血流引起肾盂肾炎。
③直接感染:泌尿系周围器官、组织感染性病变,可直接侵入泌尿系。
④淋巴道感染:下腹部和盆腔器官,特别是升结肠与右肾的淋巴管想通,因此,盆腔器官炎症时,细菌可能藉以进入肾脏。
二. 尿感的常见症状

尿路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尿痛或排尿时有烧灼感;尿急、尿频,但通畅尿量较少;尿液浑浊呈粉红色或红色,或气味难闻;后背侧部疼痛,位于一侧或两侧背部的肋骨下方和腰部上方。在门诊上,尿路感染就诊患者95%为急性膀胱炎,最常见的症状依次为尿痛、尿急和尿频,可有肉眼血尿。上尿路感染患者除了排尿症状外,多以全身症状就诊,包括寒战、发热、腰痛、恶心、呕吐等。
而某些患者的尿道中存在细菌,但无任何症状,这种称为无症状菌尿。无症状菌尿可能会引起有症状的感染,但多数情况下不会,无症状菌尿通畅未经治疗便能自行消失,有时临床可以不予处理。
本文是庞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