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庞然 三甲
庞然 主任医师
广安门医院 泌尿科

尿路感染

7292人已读

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入侵泌尿系统引起的疾病。依据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输尿管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可发生于所有人群,多见于女性,尤其是育龄期妇女。约20~30%的妇女一生中曾患过泌尿系感染,据国内普查3万多妇女结果,其发病率2.05%。男性发病较少,其中婴幼儿、老年人、肾移植患者、尿道结构或功能异常者容易患病。

泌尿系感染中医未有此名,根据其临床表现主要归属于中医的“淋证”“腰痛”范畴。

1. 诊断

1.1临床表现

1.1.1症状:泌尿系感染大多局部症状明显,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下腹部不适等膀胱刺激症状。若合并上尿路感染可伴发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寒战、腰痛(少数病人可表现为肾绞痛)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1.1.2体征:可有耻骨上膀胱区压痛,若伴发上尿路感染可出现肾区叩击痛。

1.2辅助检查

1.2.1常规:镜检可见白细胞每高倍视野(400倍)大于5个。

1.2.2血常规:伴发上尿路感染时,常出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1.2.3中段尿培养:尿培养可明确致病菌和药物敏感情况。

1.3诊断标准

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结合尿液检查的异常结果,本病诊断不难。

1.4临床分型

依据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输尿管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二者区别在于上尿路感染多伴随有全身症状和体征,而下尿路感染则以局部症状为主。

1.5鉴别诊断

1.5.1腺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和血尿等与下尿路感染症状相似,但其为少见的膀胱上皮增生性病变。超声检查可显示为膀胱内占位性病变或膀胱壁增厚等非特异性征象,膀胱镜检查和黏膜活检可资鉴别。

1.5.2间质性膀胱炎: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尿频,与下尿路感染症状相似,但其为痛性膀胱疾病。膀胱充盈时有巨痛,耻骨上膀胱区有明显的疼痛与压痛,可触及饱满的膀胱。尿液清晰,尿常规检查多数正常,极少有脓细胞,尿培养无细菌生长,可资鉴别。

1.5.3肾皮质脓肿和肾周围炎:有全身感染表现及肾区疼痛或肿胀,但无尿路刺激症状,尿液检查无脓细胞。

2辨证

2.1湿热下注证:小便频数,点滴而下,尿色黄赤,灼热刺痛,急迫不爽,痛引脐中,或伴腰痛拒按;或见寒热口苦,恶心呕吐;或兼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2.2肝气郁滞证:小便滞涩,淋沥不畅,余沥难尽,脐腹满闷,甚则胀痛难忍。舌红,苔薄白,脉沉弦。

2.3肾气不足证: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时轻时重,欲劳加重或诱发。尿液赤涩不甚,溺痛不著,淋沥不已,余沥难尽,不耐劳累。舌淡苔薄白,脉细。

3治疗

3.1中医治疗

3.1.1辨证治疗

3.1.1.1湿热下注证

治法: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加减。萹蓄12克,瞿麦12克,大黄6克,滑石10克(包),通草10克,栀子10克,车前子15克,甘草梢6克。

加减:腹胀便秘者,加用枳实;腹满便溏者,去大黄;小腹坠胀者,加川楝子,乌药。

中成药:三金片 4粒 tid

3.1.1.2肝气郁滞证

治法:理气和血,利湿通淋。

方药:沉香散。石苇12克,冬葵子15克,滑石10克(包),甘草10克,沉香10克,陈皮10克,王不留行10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

加减:小腹胀满难忍者,加用木香、青皮、乌药;刺痛明显者,加川牛膝、红花、赤芍。

3.1.1.3肾气不足证

治法:补肾通淋。

方药:六味地黄丸。地黄15克,山萸肉10克,山药1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

加减:阴虚火旺,五心烦热者,加用知母、黄柏;腰痛明显者,加续断、狗脊、桑寄生;湿热未尽,溲黄热痛者,加车前草、银花藤。

3.2西医治疗

3.2.1一般治疗:对于泌尿系感染的病人,应嘱患者多饮水,注意休息。

3.2.2抗生素的使用:对于下尿路感染,主张单剂量或1~3天的抗生素治疗。单剂量如SMZ2g,TMP0.4g,SMZ-TMP2片,羟氨卞青霉素3g顿服或者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于上尿路感染主张疗程7~14天,可选用SMZ-TMP2片,每日2次,或诺氟沙星0.2g,每日3次。感染严重有败血症者宜静脉给药,最好能依据尿培养结果选用敏感药物。在药敏结果检测之前,应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尽可能选择抗菌谱广的抗生素。可选用喹诺酮类或头孢三代抗生素联用克林霉素。

庞然
庞然 主任医师
广安门医院 泌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