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创骨水泥(PKP)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
定义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老年病人常见的疾病,给老年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其特点是:老年患者在轻微外伤或没有外伤情况下出现胸腰背部疼痛。疼痛特点是改变姿势时疼痛明显,比如翻身、起床或躺下时疼痛明显。磁共振是诊断OVCF的金标准,当有些患者无法行磁共振检查时,可予ECT进行诊断。
保守治疗的弊端
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口服止痛药物、支具保护及肌肉训练等,见效时间需要2~3月,容易产生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骨质疏松加重、全身机能下降等并发症,并容易发生驼背畸形、骨折不愈合,另外还有较高的失败率。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治疗OVCF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是一种微创手术。PKP微创手术的优点是见效快、效果好,在疼痛解除后可以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来改善全身的骨质疏松情况,预防再次骨折。
PKP微创手术是用一根细穿刺针在X线机的精确引导下穿刺至骨折处,然后注入强化剂“骨水泥”,让骨质疏松的椎体变坚强而能够支撑身体重量。即刻消除疼痛后能够起床行走,做到生活自理。这一技术主要步骤如下:①确认引起疼痛的责任椎体,透视下穿刺至病灶处;②置入球囊,逐渐撑开,把疏松骨质撑向周围,在椎体内撑出一个空间;③向空洞内缓慢注入骨水泥,骨水泥凝固后在椎体中形成两个支柱,起到强化、稳定脊柱的作用。这种微创技术只需局部麻醉,适合年老体弱的老年人。手术效果可以用“神奇”来形容;缓解疼痛是立竿见影,术后当天就能够感觉腰背痛减轻,第二天就能够起床活动,逐渐恢复起居、行走等日常生活。
文献报道其并发症主要有:骨水泥渗漏、骨水泥的毒性反应、脊髓与神经根损伤、定位错误、背部疼痛缓解不明显、球囊破裂、肺栓塞及其他并发症。
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开展此项技术已近20年,手术病例达数千例,居省内前列。手术效果满意,优良率高,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极大的缓解了老年病人的痛苦。
出院后注意事项
1. 定时服药:PKP手术后需要同时服用数年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要养成定时服药的习惯。主要药物包括钙剂、活性维生素D、双膦酸盐类药物或地舒单抗等。
2. 间断佩戴腰围:通过积极锻炼腰背肌的力量,让腰杆重新挺直,腰围则在腰部酸软时间断佩戴,争取尽早除下腰围,防止依赖腰围造成腰部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症的加重。
3. 预防跌倒再次骨折:一方面通过行走、康复训练肢体的力量和协调性,做到行走、爬楼稳健,预防跌倒;另一方面,检查一下家中可能磕绊到您的台阶、摇晃的凳子等,尽早消除起居室的这些隐患。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69岁,摔伤后致“腰1骨折,肋骨骨折,胸腔积液”,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骨密度检查结果提示:骨质疏松。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腰背痛改善不明显,且胸腔积液加重。遂在局麻下行“腰1骨折后路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
术前影像学资料





术中操作










患者术后即刻感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第二天戴腰围起床活动,胸腔积液逐渐改善,血糖、血压控制良好,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顺利出院,门诊随访,长期抗骨质疏松治疗。
本文是杨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