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3.眼眶骨折系列之三:儿童眼眶骨折
和成人眼眶骨折不同,儿童的眼眶骨折可以和成人的表现一致,但有时具有特殊性。
儿童的眼眶骨壁本身富有弹性,在外力的作用下,眼眶压力骤然升高,多数是下方的骨壁折断释放压力,但再次弹回,弹回的速度比塌陷的软组织的回复要快,进而造成夹持产生一系列的症状:
早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为肌肉或肌肉旁软组织夹持牵拉之后的迷走神经反应。多数情况下,这个症状会自行缓解但并非提示疾病恢复;
眯眼,头歪,主要是为了克服眼球运动上转受限所造成的视物重影;
眼部检查时可以发现眼球上转受限。




在综合性医院就诊时,如果没有富有经验的眼科医生的参与会诊,因为呕吐、精神不振等因素往往会多次重复CT排除脑外伤,但因为CT是水平位拍摄,不能充分显示眼眶底的骨折,导致病变被延误诊断。
所以避免漏诊的关键点是拍摄眼眶冠状位CT或者根据数据合成图像。通过这个检查可以清楚的看到眶下神经沟的内侧往往有骨折后软组织的嵌顿。近年来通过线下线上学术会议的知识普及,漏诊的比例越来越低。

影像学上我们称为“水滴征”,上颌窦的顶部,也就是眼眶的底壁,疝出的软组织像挂在房顶的水滴。
在医学上要避免漏诊,首先要想到有这种可能性,才会针对性的检查,才会有意识的去读影像片!

通常这种类型的儿童眼眶骨折确诊以后需要尽早手术,松解夹持的软组织回复到眼眶内,使用材料封闭骨折缺失处。儿童患者在费用允许的情况下可优先使用可吸收材料。

此类手术符合急诊手术指征,我们在符合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都会尽早安排急诊入院急诊手术。
但有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手术延后,家长也不必过于焦虑,以往每年至少15例儿童眼眶骨折患者的随访结果表明,即使在外伤后一个月就诊手术的,后期经过功能锻炼,绝大部分患儿可以逐步恢复眼球的上转功能。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医生、神经外科以及眼科医生接诊头面部外伤的患儿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如果只是完成头颅水平位CT排除脑外伤,由于拍摄的层面有限以及缺乏冠状位图片,往往容易漏诊眼眶骨折。

本文是袁一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