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足肥大要注意垂体肿瘤的可能
2021年8月,我们收治了两例手足肥大的患者。一位是30岁青年男性,患者面部宽大、眉弓突出、巨鼻大耳、嘴舌肥大、肢端肥大。追问病史后我们发现,该患者早在6年前就已逐渐出现了面容改变、鞋不合脚、肢端肥大的症状。然而,并没有引起患者或其家属的重视,直到2个月前因为颈椎疼痛查头颈部MR,发现垂体肿瘤,这才转来我院就诊。
另一位是31岁青年女性, 1年前出现手脚变大,嘴唇变厚的情况,同样地,并没有引起重视,直至今年8月在当地医院行MR检查考虑垂体大腺瘤才转来我院。
这两例病人均诊断为:“垂体生长激素型腺瘤”,在完善相关检查和术前准备后,我们以神经内镜经鼻行微创手术治疗,从外观上根本看不见手术刀口。手术效果立竿见影,第一位患者术后第二天,生长激素(GH)水平即从术前的129.95μg/L(正常范围:0.03~2.47 μg/L) 降至10.84 μg/L,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从术前的>1000 ng/mL(正常范围:116~334 ng/mL)降至809 ng/mL。第二位患者术后第二天的生长激素水平从术前的26.12μg/L(正常范围:0.126~9.88 μg/L)降至0.39 μg/L,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从863.0 ng/mL(正常范围:97.1~317.0 ng/m)降至371.0ng/mL。两位患者均反应术后手脚松了好多,容貌也较前变美。
就这两例病例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患者是以面容改变,肢端肥大发病,这是由于垂体肿瘤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所致,这种由于垂体分泌过量的生长激素而导致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称为“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发生于青春期前,骨骺部未融合者为巨人症;发生于青春期后,骨骺部已融合者为肢端肥大症。病因为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或增生。占垂体瘤中第三位。男女之比1.3-2.2:1。外科手术是目前垂体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
“肢端肥大症”早期可无症状,而后逐渐出现面增长变阔,眉弓颧骨突出,巨鼻大耳,唇舌肥厚,下颌突出,牙齿稀疏,鼻翼与喉头增大,指趾粗短,掌趾肥厚,全身皮肤粗厚,多汗,多脂,语言钝浊,容貌趋丑陋。患者可出现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功能异常,如甲亢,男性性欲亢进,女性月经紊乱等,晚期出现肿瘤压迫症状可有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高血压等症状。
因此,若早期出现手足肥大,面容改变等症状,特别是青春期后无明显诱因出现此类症状的患者,不能置之不理,应注意垂体肿瘤可能,及早行垂体功能、颅脑CT及颅脑MR等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陈镇洲 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留美医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特长:
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室管膜瘤、听神经瘤、神经鞘瘤等脑、脊髓肿瘤的微创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脑缺血的综合救治;神经修复治疗(中风或脑外伤后瘫痪的外科治疗、面瘫修复、植物人催醒);干细胞移植治疗脑中风的临床研究。
专家门诊:星期一下午
本文是陈镇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