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续腰痛?小心巨大肾动脉瘤这一“定时炸弹”
《羊城晚报》羊城派8月19日报道,《持续腰痛释放什么信号?一女子检查出巨大肾动脉瘤》,采访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王海洋主任,通过典型案例,详细科普了巨大肾动脉瘤的表现,发病和治疗。
原文内容:
今年56岁的福建颜女士身体状况一直比较好,没想到一次“闪了腰”让她发现了潜在体内的巨大风险——肾动脉瘤,差点因此丢掉了一个肾!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王海洋主任团队采用微创介入技术为她拆除了这枚“不定时炸弹”,成功实现“栓瘤保肾”。

“闪腰”后持续腰痛,检查发现肾动脉瘤
颜女士在干家务的时候,不小心把腰给“闪了一下”,腰部持续疼痛,虽然经过物理治疗,但效果不佳。在家人的陪伴下,她来到当地医院做了全面的检查,发现她的右肾动脉肾盂开口位置瘤样扩张,且已经形成了直径4厘米左右的巨大肾动脉瘤,同时还有多发的脾动脉瘤。
尽管这种血管动脉瘤一般都为良性,但毕竟存有潜在破裂出血的隐患,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威胁生命。颜女士的这个肾动脉瘤长得位置太为特殊,距离肾门非常近,只有不到5毫米的空间,如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肾脏坏死。当地医院给出的治疗方案是直接将长有动脉瘤的这侧肾脏切除,“一了百了”。
为“保肾”不远千里来求医
颜女士不想以后只能有一个肾脏,“毕竟肾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少一个就等于少了一半功能。”颜女士和丈夫商量之后,希望可以保留自己的肾脏,为此多处辗转,找到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王海洋教授。
动脉瘤是血管壁的薄弱区域,存在破裂出血的风险,而内脏动脉瘤的处理,一直都是血管外科领域的难点。“内脏动脉瘤发生动脉瘤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创伤(手术后并发症)、肿瘤侵犯血管等因素有关。”王海洋教授介绍,动脉瘤随时有破裂出血的风险,一旦发生会导致剧烈疼痛、内脏出血,甚至出血性休克死亡。
肾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内脏动脉瘤,由于肾动脉壁的病变或损伤,比原有动脉扩张1.5倍以上的,形成动脉壁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或膨出表现的病变,真正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创伤等因素有关。
肾动脉瘤并不罕见,约占内脏动脉瘤的19%,瘤体破裂后死亡率超过80%,因此,一旦确诊应该尽早手术治疗。
“通常情况下认为,动脉瘤的瘤体直径>1cm,且合并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患者、育龄期女性,或者瘤体直径≥2cm、有临床症状、假性动脉瘤的都应当积极治疗。”王海洋教授认真研究了颜女士的病情,以及肾动脉CTA检查结果,她靠近右肾的动脉瘤直径超过4厘米,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很可能就会破裂导致大出血。
介入微创技术实现“栓瘤保肾”
从患者术后长远考虑,王海洋主任提出可以选择微创介入栓塞肾动脉瘤,采用介入腔内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瘤弹簧圈修复肾动脉血管,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让患者避免开刀手术带来的疼痛与创伤,而且还有可能保住她的右侧肾脏,极大提高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
随着介入设备及技术的发展,血管腔内治疗因其微创、并发症少及死亡率低的特点,逐渐成为治疗肾动脉瘤的首选方式,避免了开放手术的巨大创伤,将内脏动脉瘤进行栓塞,避免大出血引起的死亡,同时有效保留内脏,真正做到维护患者生命安全,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王海洋教授团队与介入手术室团队默契配合,术中精确定位微导管,采取“平衡导管”策略,同时将可吸收弹簧圈放入瘤体内,完成瘤腔栓塞,激化血栓的形成,另一方面重造血管通路,将支架小心翼翼地放置到血管中,形成一条足够血流通常的新通道。
“这位患者是近肾门处巨大肾动脉瘤,破裂风险大,手术难度大,手术容易造成肾动脉闭塞,若手术失败容易引起肾缺血坏死。” 王海洋教授说,这个手术最关键的地方就是“精准”二字,要精准定位、精准栓塞、精准重建,非常考验手术医生的技巧与判断力,“在术中,我们采取裸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腔内治疗,既达到微创治疗肾动脉瘤的目的,又保证了肾动脉的通畅,保护了肾脏充分供血。”
完成这一系列精细化的操作后,颜女士右肾动脉开口处造影显示:右肾动脉内支架管腔无狭窄,血流通畅,肾动脉显影良好,肾脏组织灌注良好,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完成,颜女士的肾保住了,也帮她清除了这枚“不定时炸弹”,目前,颜女士已经康复出院。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受访者提供
责编:刘欣宇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