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5:晚期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碘125粒子条使门静脉血流再通
一、引言——发现就是晚期
郁某,男,50余岁。有乙肝病史多年。
2020年9月份出现上腹隐痛,伴进食减少,后来加重。次月在外院行腹部超声提示:1.肝内实性占位,考虑肝癌;2.门静脉内实性占位,考虑栓子;3.上腹部实性占位,考虑肿大淋巴结。
经人介绍,就诊于我科,抽血化验:甲胎蛋白AFP>1210ng/mL。上腹部增强磁共振MRI提示:肝右叶及尾状叶巨大占位(10.6cm×8.5cm×12.1cm),考虑原发性肝癌(HCC),门静脉主干及右支内癌栓形成;肝硬化,脾大;肝门区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
二、各个击破:肝动脉插管栓塞介入治疗肝内巨块型肝癌
由于肝内癌块巨大,超过了10厘米,导致剩余正常肝脏相对变小。如果不及时处理,则癌块进一步生长,会导致剩余正常肝组织进一步减少。当减少到不足30%的体积时,就会出现肝衰竭而亡。
我们立即启动血管介入程序。2020年10月份行肝动脉插管血管栓塞介入治疗,也就是使用栓塞剂堵塞供应癌块的动脉血管,饿死癌细胞。在血管介入前行肝穿刺活检了解癌细胞病理组织学类型。活检病理结果显示:(肝穿刺)低分化癌,结合免疫组化考虑肝细胞癌。
三、各个击破:门静脉碘125放射性粒子条治疗门静脉癌栓
门静脉癌栓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加速癌细胞沿着门静脉各级分支向肝内转移。
门静脉的血液为肝组织提供营养,癌栓完全或部分堵塞门静脉,会减少门静脉血流,加重肝损伤。
癌栓还会增加门静脉压力,增加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风险。
因此针对门静脉癌栓的患者,需要及时治疗门静脉癌栓,减少肿瘤肝内转移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血管介入栓塞治疗5天后,我们进行门静脉粒子条植入术,治疗门静脉癌栓。
四、全身压制:靶向药物联合微创介入治疗
恶性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根据病人肝穿刺活检结果,属于晚期肝细胞癌。根据我国肝癌指南推荐,仑伐替尼为一线治疗药物。于是采取仑伐替尼全身治疗。
五、后续治疗:碘125粒子联合全身治疗
治疗肝内残余癌细胞。由于肝动脉插管栓塞介入治疗不是根治性治疗,在碘油沉积不明显的地方仍然有癌细胞存活。针对肝右叶癌细胞活动病灶,我们予碘125粒子植入治疗。
门静脉血流恢复再通。2021年8月份,病人复查肝脏增强磁共振和全身PET-CT检查提示,肝内基本未见癌细胞存活;门静脉血流再通,也未见癌细胞存活;但淋巴结仍然有癌细胞存活。
根据复查结果,我们针对较大淋巴结穿刺植入碘125粒子,并更改全身治疗方案,增加免疫治疗,目前随访中。
患者甲胎蛋白AFP初诊时大于1210ng/mL,治疗后持续下降,近期为23.48ng/mL,接近正常水平。
六、思考:治疗肝内癌块和门静脉癌栓,是延长生命的关键
肝癌是一类预后差且病死率高的难治性恶性肿瘤,其病死率位于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我国肝癌5年生存率仅为12.1%。
肝癌转移侵袭能力强,起病隐匿,易侵犯门静脉系统。门静脉系统是肝脏最主要的血流通道,占入肝血流的四分之三,是肝脏最重要的血供来源。
有研究显示,肝癌首诊时约10-40%患者存在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尸检时约44-62%患者存在PVTT,并且PVTT作为影响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一旦发生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2.7-4.0月。
有大量研究证实,肝癌合并PVTT对放射性治疗敏感性高,且疗效与放射总剂量呈正相关。由于我国肝癌患者多伴有乙肝、肝硬化等肝脏基础疾病,难以耐受常规外放射治疗。虽然射波刀、螺旋断层放疗及质子束放疗可以给予较大的单次分割剂量,但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大,在取得更好的肿瘤抑制效果的同时,对正常肝脏的损害也随之增大,甚至出现放射性肝损害、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我们发现近距离放射治疗,将放射性核素比如碘125粒子条置入癌栓内,具有放疗剂量充分、照射范围小等优点。在放射总剂量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对正常肝组织的影响较小。在临床实践中自制碘125粒子条治疗门静脉癌栓。粒子条具有全适型、可回收的特点。
从本例患者治疗上可以看到经粒子条近距离放射治疗后,患者门静脉主干及门静脉右支癌栓迅速灭活缩小,复查见门静脉血流复通。目前生存期达12个月,达到了令人惊喜的治疗效果。相信在微创介入联合靶免药物的共同作用下,患者下一步仍将获得更长久的生存获益。
(吴孝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肿瘤二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七年制本硕连读专业,师从肿瘤专家朱世杰教授,获医学硕士学位。擅长肺癌、肝胆癌、胃肠癌等常见肿瘤微创介入、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癌性胸腹水、梗阻性黄疸的穿刺治疗。好大夫网上诊室https://wuxxdf.haodf.com)
本文是吴孝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