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讲:黄疸怎么办——退黄必读,零基础了解黄疸
一、黄疸是什么
黄疸是常见的症状与体征。黄疸的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血清的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巩膜、皮肤、尿液被染成黄色,简称为“眼睛黄、皮肤黄、尿黄”。
由于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结合力比较强,因而黄疸患者的巩膜发黄要早于皮肤变黄。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时,肉眼看不出黄疸,称为“隐性黄疸”。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肉眼可发现黄疸,称为“显性黄疸”。
判断黄疸的类型非常重要,不同类型的原因、表现、化验和检查、治疗、预后均不尽相同。根据教科学传统分类,总体上分为溶血性、肝细胞性、梗阻性三种类型。
二、溶血性黄疸
(1)机理方面
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血)后,间接胆红素生成增多,大量间接胆红素运输至肝脏,使肝细胞负担增加。当超过肝脏处理(摄取、结合)间接胆红素能力时,则引起血液中间接胆红素浓度增高。此外,大量溶血导致贫血,使肝细胞处在缺氧、缺血状态下。这样肝脏(肝细胞)处理间接胆红素的能力必然降低,导致间接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更为增高,因而出现黄疸。
(2)病因方面
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均可产生溶血性黄疸,包括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和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先天性包括海洋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后天性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不同血型输血后溶血及蚕豆病、伯氨喹啉、蛇毒、毒蕈、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3)表现方面
一般黄疸为轻度,呈浅柠檬色。急性溶血时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腰痛,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或茶色),严重者可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溶血多为先天性,除伴贫血外,还有脾肿大。
(4)诊断方面
溶血性黄疸者有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尿胆原(+)、尿胆红素(-)、骨髓中红系增生明显等表现,据此做出诊断。
(5)治疗方面
首先针对溶血性疾病本身进行治疗。清除病因(如疟疾引起红细胞破坏需根治疟疾才能纠正)、去除诱因(如G-6-PD缺乏症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和使用具有氧化性质药物)、对症治疗(如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浆置换,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某些类型地中海贫血、药物治疗无效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行脾切除等)。
其次对症退黄治疗,常用思美泰、中药等药物。需要注意的是,如溶血未解除,退黄是困难的,而且效果是暂时的。
三、肝细胞性黄疸
肝组织(肝细胞)绝对不足可出现肝细胞性黄疸。
如果肝内生长巨大癌块,占据了70%以上肝体积,那么剩余正常肝体积不足30%,则不足以维持正常的胆红素代谢功能,导致黄疸。如果病人存在乙肝和肝硬化,可能癌块只占据50%的肝体积,剩余50%肝脏还是不足以维持正常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从而导致黄疸。这种由于肝内肿瘤占据导致剩余肝脏不够维持生命产生的黄疸,如果黄疸超过了63μmol/L,则不宜进行抗癌治疗。一般除了肝移植(必须要有移植指征)外,无较好的治疗方法。
在大肝癌或多发肝癌的外科手术切除前,医师可能会让患者做肝癌的三维CT成像检查,计算癌块体积和剩余肝组织体积,从而评估癌块切除后(癌块连同周边肝脏一并切除),剩余肝脏组织的体积能否维持正常的胆红素代谢。还有一种情况比如肝门部胆管癌,计划手术治疗,把癌块和右半肝一并切除,剩余的左半肝不够用,怎么办?此时可以先做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embolization, PVE)。通过介入的方法栓塞门静脉右支,这样促使左半肝增生长大。待半个月长大到可维持人体生命需要的时候,再开刀,切除肝门部癌块和右半肝。
如果肝细胞大量坏死,还存活的肝细胞不足以维持正常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产生的黄疸也属于肝组织(肝细胞)绝对不足导致。重症黄疸肝炎的病理基础是肝脏大块组织坏死,病因主要包括药物、毒物、病毒、细菌、酒精、放射线、自身免疫等。在化验检查方面,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同等上升,超声、CT或磁共振等检查显示肝内胆管不扩张。治疗方面除了护肝利胆退黄等内科治疗外,还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必要时可以人工肝替代治疗。
肝组织(肝细胞)的功能下降可出现肝细胞性黄疸。常见于慢性肝病或急性轻度肝损害,比如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一些化疗等药物引起的轻度肝损害,导致肝细胞功能下降,代谢胆红素能力不足,从而出现黄疸。在治疗方面,除了常规的护肝利胆退黄药物治疗后,还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比如戒酒、抗病毒、抗肝纤维化等。
中医药治疗肝细胞性黄疸具有独特优势,联合西药治疗效果更好。有人认为中药(草药)伤肝,因而不敢使用中草药。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我们潜心研究,创建国内外首个肝病草药库,从该库中选择中药组方,从未出现过药物性肝损害。我们的不少癌症病人长期服用中草药五年以上,均未出现肝损害,而且还有护肝退黄作用。
病人的黄疸可能是多种类型并存。比如大肝癌或多发肝癌病人伴有乙肝和肝硬化,一方面剩余肝组织不够用,另一方面又存在乙肝和肝硬化,两种类型并存。
四、梗阻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又称阻塞性黄疸,是临床较常见的病理状态,主要由于肝外或肝内胆管部分或完全机械性梗阻,胆汁由胆管排入肠道的过程受到阻碍,导致胆汁淤滞、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的黄疸。
在病因方面分为良性和恶性。
良性梗阻性黄疸,主要病因有结石、炎症、蛔虫等。
由结石引起的梗阻性黄疸,黄疸程度会随着结石情况发生变化。当结石完全嵌顿引起胆道炎症水肿导致胆道完全梗阻时,黄疸会随之加深。当结石松动,炎症水肿消退时,黄疸会减轻。因结石引起的胆道梗阻,常常有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钝痛、隐痛、绞痛,结石嵌顿时疼痛剧烈,难以缓解。结石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并发感染时,可有发热。
由胆管炎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常见的胆管炎有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硬化性胆管炎,表现为发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寒战者多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持续低热数天不退者常是硬化性胆管炎。如果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需要及时穿刺引流治疗,不能耽误。否则感染加重,发生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胆道蛔虫引起的梗阻性黄疸,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绞痛,需要驱虫治疗,目前该类型黄疸很少见。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胆囊癌、转移性肝癌、其他癌症肝门部淋巴结转移等,压迫或侵犯胆管,导致胆管完全或部分阻塞,上游胆汁淤积。恶性梗阻性黄疸如果不能手术,则需要及时退黄治疗,因为药物治疗几乎无效。
恶性梗阻性黄疸发展相当迅速,有的病人在家里耽误后导致黄疸越来越高,等到人吃不消了再来我们医院,即使穿刺引流成功,效果也不好。因为较长时间的黄疸导致肝细胞发生了损害,不容易恢复。
还有少数病人穿刺引流后黄疸暂时性轻度下降,随后再次上升,越升越高,最后肝衰竭。我们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2020年成功做了400多次穿刺引流,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根据梗阻的部位分为肝外胆管梗阻和肝内胆管阻塞。
肝外胆管阻塞,如胆总管结石、胆道蛔虫病、术后胆道狭窄、胆管癌及先天性胆道闭锁等;肝外胆管受压,如胰头癌、肝胰壶腹癌、胆总管癌、肝癌以及肝门部或胆总管周围肿大淋巴结(癌肿转移)压迫等。
肝内胆管阻塞又分为肝内阻塞性胆汁淤滞与肝内胆汁淤滞。前者常见于肝内胆管泥沙样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癌栓(多为肝癌)、华支睾吸虫病等;后者常见于毛细胆管性病毒性肝炎、药物胆汁淤积症等。
胆管因多种原因发生梗阻后,梗阻上部的胆管内则有大量胆汁淤积,胆管扩张,压力升高,胆汁通过破裂的小胆管和毛细胆管流入组织间隙和血窦,引起血内胆红素增多(胆汁酸盐也进入血液循环),产生黄疸。
梗阻性黄疸除了眼睛黄、皮肤黄和尿黄之外,还常伴有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白色或白陶土样)。化验指标总胆红素(TBIL)增高(>34.2μmol/L),直接胆红素(CB)明显升高,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50%,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胆酸(TBA)增高。超声、CT或磁共振检查见肝内胆管扩张,也有胆管不扩张,则为小胆管或毛细胆管胆汁淤积。
在治疗方面,如果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可以穿刺引流治疗,将胆汁引流出来则黄疸减退,同时中药配合治疗,增加胆红素下降速度。如果肝内胆管不扩张,则西医内科药物治疗,同时配合中医药利胆退黄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为主。
五、如何判断黄疸严重程度及类型
在肝功能化验报告单中,胆红素分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三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当患者出现黄疸时,如何根据肝功能报告单初步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主要看总胆红素这项指标。
黄疸程度 | 总胆红素数值 |
隐形黄疸 | 17.1~34.2μmol/L |
轻度 | 34.2~171μmol/L |
中度 | 171~342μmol/L |
重度 | >342μmol/L |
这种判断方式只能作为初步判断,具体还要结合病因、黄疸类型、转氨酶和其他组织器官等情况综合判断疾病严重程度。
根据肝功能报告单可以初步判断黄疸的类型。
类型 | 胆红素升高 | 直接胆红素与 总胆红素的比值 |
溶血性黄疸 | 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 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 <0.2 |
梗阻性黄疸 | 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 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 >0.5 |
肝细胞黄疸 | 直接胆红素升高,间接胆红素升高 | 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 >0.2,但<0.5 |
根据尿常规报告单也可以初步判断黄疸的类型。
尿胆红素 | 尿胆原 | 提示 |
阴性(-) | 阳性(+) | 溶血性黄疸 |
阳性(+) | 阳性(+) | 肝细胞性黄疸 |
阳性(+) | 阴性(-) | 梗阻性黄疸 |
以上判断只是初步判断,病人家属需要和专业医师一起进行准确判断,实施针对性治疗。
(吴孝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肿瘤二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七年制本硕连读专业,师从肿瘤专家朱世杰教授,获医学硕士学位。擅长肺癌、肝胆癌、胃肠癌等常见肿瘤微创介入、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癌性胸腹水、梗阻性黄疸的穿刺治疗。好大夫网上诊室https://wuxxdf.haodf.com)
本文是吴孝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