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新的肠梗阻治疗技术——肠梗阻导管
王爷爷,男,86岁,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3天入院。1年前在因为消化道大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治疗。患者诊断:粘连性肠梗阻。入院后给予胃肠减压、抗感染、补充水电解质等一系列肠梗阻的常规治疗,治疗5天,始终有腹胀、腹痛,肛门一直未排气及排便,病情不见好转。且患者不能进食,营养消耗明显,患者痛苦不堪,王爷爷一家都很着急。患者年龄大,又不宜再次手术。经普外科白剑主任、谢开汉副主任及黄邵斌副主任讨论后决定,1)此患者为粘连性肠梗阻,年龄大,保守治疗效果不佳。2)患者既往做过胃大部切除手术,解剖结构有变化。3)患者合并又多种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加上年龄大,手术风险极高。4)患者即使再次手术,仍有再次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能。经讨论后决定,此病人可以考虑放置肠梗阻导管。手术通过内镜和介入两种技术相结合,将肠梗阻导管在内镜下通过食道、胃,进入空肠,通过介入导丝技术,将肠梗阻导管放置入空肠上段。导管放置成功后,当时就抽出浑浊肠液约800ml,并排除大量气体。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第2天,第4天和第7天,肠梗阻导管在肠蠕动的推动下,导管逐渐下降至下端空肠,起到分段减压的作用。患者第5天肛门出现排气及排便,开始进食流质,14天时肠梗阻完全好转,拔除肠梗阻导管,患者症状痊愈出院。


造影显示肠管扩张

肠梗阻导管球囊充气

术后2天导管下移到下方肠管

术后第四天导管到达盆腔处肠管

术后第7天到达右下腹肠管
这一新的肠梗阻的治疗技术,大大缩短了肠梗阻的治疗时间,尤其时解决了患者肠梗阻治疗反复多次开腹手术,而开腹手术又可能产生新的肠道粘连的问题。对病人创伤小,目前是治疗肠梗阻的一种新的微创技术方法。
本文是黄邵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