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再障输血相关铁过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简介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病因尚不明确,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损伤及免疫异常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等。
本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再障患者贫血症状严重,且呈进行性加重,一般伴有明显出血以及严重感染。慢性再障症状较轻,发病缓慢,表现为头晕乏力、心悸气短,发热轻微,出血以皮肤出血为主,内脏出血较少见。诊断此病时,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难治性贫血(RA)、急性白血病(AL)等疾病相鉴别,可以骨髓活检、染色体分析等检查为依据。
治疗上,现代医学主要是输血、止血、控制感染等对症治疗以及针对发病机制采用的免疫抑制、促造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手段,临床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不可忽视。比如输血相关性铁过载,由于人体通过正常生理机制排泄铁的量有一定限制,长期输血疗法会导致铁代谢的紊乱,大量铁蓄积在体内,一单位的血含铁量约200mg,长时间积累,输血量增加以及输血间期缩短最终引起铁过载(IO)[1]。中医中药在治疗再障尤其是慢性再障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再障属于中医学“髓劳”范畴,主要病机为气血津液亏损,脏腑功能不足,久病及肾,精亏髓减,生化乏源,最终可致阴阳俱虚。目前临床上慢性再障从肾虚论治,分为肾阴虚以滋补肾阴,肾阳虚以温补肾阳,肾阴阳两虚以阴阳双补三种证型,同时兼顾补益气血。对于再障输血依赖导致的铁过载,中医认为此为瘀血沉积体内,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主要病机为肾虚血瘀,治以补肾填精、化瘀解毒以促进骨髓造血,摆脱输血依赖,纠正铁过载。
二、病例
患者,女,60岁,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25年,定期输注红细胞及血小板,服用康力龙、环孢素治疗,现患者头晕头痛,牙龈、口腔溃疡疼痛,双下肢无力,脚踝处黑色瘀斑,无出血。为求中西医结合治疗,遂来我院就诊。
初诊:
辅助检查:
铁蛋白:6981.62ng/mL;
血常规:WBC 2.76×10^9/L,RBC 1.67×10^12/L,HGB 58g/L,PLT 3×10^9/L
处方:
熟地黄12 牡丹皮30 泽泻15 生地12
白芍30 茯苓30 陈皮9 菟丝子30
女贞子21 墨旱莲21 仙鹤草30 地锦草30
甘草6 当归10 黄芪 30 小蓟30
肿节风15 焦三仙各15 肉蔻9 小茴香9
二诊: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2.12×10^9/L,RBC 2.12×10^12/L,HGB 63g/L,PLT 8×10^9/L
铁蛋白:5995ng/ml
处方:
补骨脂15 骨碎补15 巴戟天15 淫羊藿15
菟丝子15 黄芪15 茯苓10 白术15
当归10 党参15
分析:
患者,老年女性,确诊再障25年,每月定期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严重依赖,多次复查铁蛋白均在6000ng/mL以上,考虑患者为输血相关性铁过载,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初诊时患者为以肾阴虚为主,以滋补肾阴为原则,兼以活血化瘀解毒,予以熟地、牡丹皮、生地滋阴清热凉血,仙鹤草、地锦草、肿节风、小蓟凉血散瘀解毒,女贞子、墨旱莲补益肝肾,黄芪、当归、白芍补气养血,茯苓、陈皮、泽泻理气健脾化湿,肉蔻、小茴香温中行气止痛,焦三仙健运脾胃。两周后患者复诊,患者下肢瘀斑消失,症状减轻,此后定期复诊,口服中药,配以膏方以补肾滋阴、活血化瘀,兼顾补益气血治疗。本月患者再次就诊,症状明显改善,铁蛋白降低,病情出现了转折,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患者转为肾阳虚证候,以温补肾阳为原则,改用骨碎补、巴戟天、淫羊藿温肾助阳,补骨脂、菟丝子补肾填精益髓,当归、党参、白术补气活血,泽泻、茯苓健脾祛湿。在行西医治疗的同时结合中药,准确把握疾病发展变化,以期促进恢复骨髓造血功能,纠正铁过载,减轻甚至摆脱输血依赖,从而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
参考文献:
[1]曾滟,车虹,刘松山.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输血相关性铁过载1例及文献复习[J].中西医结合研究,2020,12(04):278-281.
本文是徐瑞荣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