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文浅谈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概念☆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受者在重建供者免疫的过程中,来源于供者的淋巴细胞攻击受者脏器产生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移植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30%~70%。cGVHD发生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个体差异大,病程迁延持久,如不规范诊治,轻则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重则影响远期生存。随着移植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患者对移植后生活质量的诉求越来越高,重视cGVHD 的防治非常重要。 ☆发生机制☆ cGVHD 主要病理生理过程为免疫炎症反应,常见和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是纤维化。基于基础和临床研究,将cGVHD的发生分为三个阶段:组织损伤引起的早期炎症(第一阶段),慢性炎症引起的胸腺损伤及B细胞和T 细胞免疫失调(第二阶段),最终导致组织纤维化(第三阶段)。 ☆诊断☆ cGVH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征象(分为诊断性和区分性两种),类似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任何一个或多个器官,最常累及的是皮肤、毛发、指甲、口腔、肝脏、眼睛、胃肠道、生殖器、关节筋膜或骨关节。allo-HSCT后患者出现至少1 项cGVHD的诊断性征象,或至少1 项cGVHD的区分性征象伴有同一或其他器官支持cGVHD 的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实验室检查及肺功能等)阳性,可诊断为cGVHD(表1)。 表1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临床征象 ☆临床评估☆ cGVHD诊断明确后需要进行临床评估,以便对治疗指征和生存预后进行判定,也是疗效评估的重要依据。 ★cGVHD严重程度分级 根据八大受累器官(皮肤、口腔、眼、胃肠道、肝脏、肺部、关节和筋膜、生殖器)的严重程度进行划分:无症状为0分;没有严重的功能受损,对日常活动没有影响为1分;对日常活动有明显影响但无残疾为2 分;对日常活动有严重影响伴有严重残疾为3 分。综合各项积分将cGVHD 分为轻、中、重三类,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轻度包括:1~2 个器官最高1 分的患者(肺脏除外);中度为至少1 个器官2~3 分或多个器官1 分,肺脏为1 分直接归为中度;重度:至少1 个器官3 分以上,肺为2 分时也归为重度(表2)。 表2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分级评分系统 ★预后评估危险因素 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学会(EBMT)确定了用于cGVHD预后评估的12 项危险因素(表3)。根据得分将危险度分四组(Risk Group):RG1(0~3 分),RG2(4~6分),RG3(7~9 分),RG4(≥10 分)。得分越高,预后越差。 表3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预后危险评分 ☆cGVHD的预防☆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的发生与供受者性别/年龄、HLA 相合程度、预处理方案、造血干细胞来源等因素相关。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对于GVHD的预防往往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并不是专门针对cGVHD 而设,涉及到以下预防方法。 ★ 移植物来源选择 移植物来源是影响GVHD 发生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外周血干细胞成为主要移植物来源,外周血中含有较多成熟的供者T 细胞,在减少复发风险的同时也增加了GVHD发生率。单倍型供者、无关供者较同胞全相合供者更易引起GVHD;而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GVHD较轻。在选取移植物来源时,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疾病状态、HLA相合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供者。 ★ 免疫抑制药物 免疫抑制剂是预防GVHD的主要手段,通过作用于T 细胞增殖分化与激活的各个阶段,限制T 细胞功能,抑制免疫反应。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甲氨蝶呤+霉酚酸酯/西罗莫司(CNI+MTX+MMF/SRL) 这一组合是allo-HSCT 的常用免疫抑制方案。其中,环孢素A(CsA)/他克莫司(FK506)应用3~6 个月,CsA 药物浓度控制在150~300 μg/L,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控制在5~15 μg/L。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在应用过程中应严格监测肝肾功能,避免肝肾毒性发生。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 去除移植物中T细胞是预防和控制GVHD最直接的手段。目前,我国单倍型移植、非血缘供者移植及部分HLA 全相合同胞供者移植中,主要采用ATG 进行T细胞体内去除。 移植后环磷酰胺(post-transplant cyclophosphamide,PT/CY) 对于HLA全相合移植患者,单独应用PT/CY预防方案(+3 d、+4 d 静脉输注环磷酰胺50 mg/kg)而不使用MTX/CNI 常规预防方案,cGVHD 发生率仅为7%。对于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在PT/CY 的基础上加用CsA、他克莫司、西罗莫司、ATG等药物,提高GVHD的预防效果。 ★间充质干细胞(MSC) MSC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系分化的多功能细胞,独特的免疫调节作用使其在移植免疫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 ☆cGVHD的治疗☆ ★ 治疗原则及诊治流程 不是所有的cGVHD 患者确诊后都需要全身治疗。根据NIH的临床评估结果:轻度患者可观察或进行局部治疗,≥3 个以上器官受累或单个器官受累2分以上(中、重度)患者应考虑进行全身治疗。cGVHD的诊治流程如下。 ★ cGVHD的一线治疗 糖皮质激素联合或不联合CNI 是cGVHD一线治疗标准方案:如泼尼松±CsA/他克莫司。以泼尼松为例,剂量一般为1 mg/kg/d,单次服用;CsA(3~5 mg/kg/d,分2 次口服, 血药浓度150~200 ng/ml)或他克莫司(0.1~0.3 mg/kg/d, 分两次口服, 0.01~0.05 mg/kg 持续静脉滴注,血药浓度5~15 ng/ml)。如果一线治疗有效,cGVHD 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糖皮质激素应逐渐减量。糖皮质激素如何减量至今无统一方案,但需把握一个原则:缓慢减量、足够疗程,尽量使用足以控制GVHD症状的剂量。 ★ cGVHD的二线治疗 临床出现以下情况需要考虑启动二线治疗:①既往累及的器官损伤加重;②出现新的器官受累;③正规用药1 个月症状体征没有改善(如果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初始治疗2 周有进展,6~8 周无改善,考虑糖皮质激素耐药);④2 个月时,泼尼松不能减量到1.0 mg/kg/d以下。符合上述情况可以启动二线治疗, 二线治疗目前尚无标准的优选治疗方案,可选择甲氨蝶呤、芦可替尼、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伊马替尼、间充质干细胞、小剂量白介素-2(IL-2)、吗替麦考酚酯等药物,各二线治疗药物可以互换,可依据个体化状况和靶器官特点尝试选择。 2021 10 /1 National Day 最耀眼的星星, 是五星红旗的光芒。 在此祝大家国庆节快乐, 祝愿祖国山河锦绣,越来越好!
本文是赵智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