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感冒药退热药的安全
药物对儿童,尤其是0-3岁婴幼儿的影响程度远超成人和进入小学教育期间的儿童。
感冒药的成分过量可致命。这不仅在中国,感冒药致命案也曾发生在美国,2007 年美国 FDA 统计发现有 69 例因服用含「马来酸氯苯那敏」成分的感冒药过量死亡的病例,其中多数为 2 岁以下的婴幼儿。马来酸氯苯那敏就是「扑尔敏」,很多感冒药里都有这个成分。
儿童感冒药过量除了含「扑尔敏」可能造成致命的伤害外,还需要注意里面含的退热成分「对乙酰氨基酚」过量造成的肝损伤。对乙酰氨基酚许多儿童感冒药有这成份,如氨酚烷胺颗粒、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金黄敏、氨酚麻美糖浆、酚麻美敏混悬液、999 感冒灵颗粒等。这些药可以从零售药店买到,很容易因为成分的叠加而发生过量。
FDA 组织召开了全美儿科顾问委员会,专家们讨论了儿童感冒药的受益和风险,认为感冒可自愈,感冒药即不能去除病根,又不能缩短病程,还可能带来伤害。专家们达成共识:禁止 2 岁以下婴幼儿服用感冒药,不推荐 4 岁以下儿童服用感冒药,4 - 6 岁的儿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感冒药。
FDA 要求药厂在儿童感冒药外包装和说明书上印上这句话。这个共识一直延续至今。美国大的药企直接把不推荐的年龄提高到了 6 岁,在药品说明书里直接注明: ?不用于 6 岁以下儿童。
感冒药物的成分和种类
感冒药的种类:目前我国应用十分广泛的感冒药大多是复合制剂,主要成份包括解热镇痛药、中枢镇咳药、化痰药、抗组胺药、减充血剂等四种。很多儿童复合感冒药都贯用“小儿”两个字,家长往往认为对孩子来说就安全了,但实际上这些复合感冒药不安全,年龄越小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越大。 如小儿氨酚黄那敏,内含马来酸氯苯那敏,我国药典上明确规定马来酸氯苯那敏禁用于新生儿和早产儿。
前几年美国强生公司的一款著名的小儿感冒药:艾畅,主要成分是伪麻黄碱与右美沙芬。伪麻黄碱或去氧肾上腺素之类的减充血剂大量摄入会导致儿童过度嗜睡,也会引起心脏节律紊乱,尤其与含有咖啡因的药物结合使用时。而右美沙芬对儿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缺乏足够的证据,2018年06月01日CFDA应强生制药有限公司的申请,注销了艾畅。但国内仍有同类的药物,如惠菲宁、泰诺感冒糖浆等,因此6岁以下的孩子应尽量避免使用。
还有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小儿复方氨酚烷胺片、氨金黄敏颗粒等药物都含有金刚烷胺,药典规定1岁以下儿童禁用这类药品。
二、退热药
1. 安乃近:安乃近退热及缓解疼痛作用很好,但有风险,不良反应多而且症状严重,包括引发白细胞减少、肾功能损伤、急性造血功能停滞、致命性粒细胞减少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荨麻疹、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等,这个药美国已禁用40年,欧洲国家也已禁用,但安乃近在我国仍在广泛使用,它说明书上还有小儿用量参考。
2. 氨基比林:氨基比林和安乃近一样,会引起粒细胞减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过敏性皮疹、肝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等一系列副作用。早在1938年,美国的药品目录中就已经没有氨基比林了,氨基比林作为单方制剂已在1982年被我国卫生部宣布淘汰,但在一些复合感冒药中仍在使用,国内某些品牌儿童感冒用药还有这个成份。
3. 尼美舒利:可造成儿童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2011年5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修改尼美舒利说明书,并禁止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用于12岁以下儿童。
4. 阿司匹林:不仅用来解热镇痛,又能阻止血栓形成,还常用于预防短暂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人工心脏瓣膜和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血栓的形成。目前不推荐作为儿童退热药的首选,因为容易引起瑞氏综合征,该病死亡率达30%,这个副作用多见于4个月-5岁的儿童,与服用剂量关系不大,服用时间越长、年龄越小,越容易引发这种病。
5. 赖氨匹林:在2018年1月3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公告:“16岁以下儿童慎用,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
另外,目前大家都知道了感冒不能滥用抗生素,但临床上却存在滥用抗病毒药物。家长觉得感冒用抗病毒药物是治疗病因,但抗病毒药物有副作用,就是致畸致癌,需要严格遵守适应症。
抗病毒药
1. 利巴韦林: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目前批准的利巴韦林剂型只有口服和雾化这两种,口服只用于治疗丙型肝炎,而雾化制剂主要用于严重的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静脉用药还在试验阶段。
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具有相关的不良反应报告,表现有胎儿异常、畸形、肿瘤、溶血性贫血、胃肠反应等等。
2. 阿昔洛韦:阿昔洛韦主要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各种感染,儿童可能用于水痘的治疗。但副作用明显,CFDA明确规定:老年人、孕妇及儿童应慎重使用阿昔洛韦,或在监测下使用,说明书上也只有2岁以上儿童参考用量。通常来讲,除非重症水痘和疱疹性脑炎才用这药。
3. 单磷酸阿糖腺苷:是用来治疗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脑炎及巨细胞病毒感染。但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精神障碍和神经损害以及骨髓。14岁以下儿童不良反应的报告约占80%。因此CFDA于2016年04月20日发布通告,目前尚无儿童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研究资料,建议儿童使用时权衡利弊。
4. 金刚烷胺,抑制病毒繁殖。新生儿与 1岁内婴儿不用。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