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一直胆固醇高,这两年少吃油腻也降不下来,怎么办?
“吴医生您好,我父亲两年前体检发现血脂高,从此生活特别注意,可是最近提醒发现血脂还是高,我们该怎么办?”这恐怕是很多人遇到的困境,在这里,吴灵敏医生带领大家摆脱血脂困境,同时给大家娓娓道来如何降脂、如何用药、如何防控,带领大家探寻神秘的血脂世界。
答:伴随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结构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果长时间食用一些快餐类或油炸食品,或者是大鱼大肉,或则久坐缺乏运动,都容易导致血脂升高。我国多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总胆固醇(TC)的升高是中国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主要危险因素;近期的一项预测研究报告显示,总胆固醇(TC)的升高将导致中国人群心血管病事件在2010-2030年增加920万。因此,防治高胆固醇血脂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的重要措施。面对血脂升高,有人服药,有人节食,有人增强运动,但效果各有不同。下面吴灵敏医生就为您解答,血脂升高该怎么办!
一、如何理解血脂异常?主要表现有哪些?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提出的中国人群的血脂合适水平为:总胆固醇(TC)合适范围 <5.2mmol/L,TC 5.2 -6.2mmol/L 为边缘升高,TC≥6.2mmol/L 为升高;甘油三酯(TG)合适范围 <1. 7mmol/L,TG l.7 -2.3mmol/L 为边缘升高,TG≥2.3mmol/L 为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合适范围 <3. 4mmol/L,LDL-C 3.4 -4.1mmol/L 为边缘升高,LDL-C≥4. 1mmol/L 为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合适范围≥1. 0mmol/L,HDL-C<1.0mmol/L 为降低。
血脂升高的危险之处在于患者基本上都是在血生化检查时被发现,外在的临床表现不常见,故高脂血症有“沉默杀手”之称。少部分患者可在皮肤上出现黄色瘤,除眼睑处的黄色瘤易被发现外,其它部位黄色瘤均较隐蔽(如:肌腱、肘、膝、臀或踝部等部位),不易被察觉;同时眼科检查时也可发现少部分高脂血症导致的眼底病变和角膜环。
二、血脂异常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把动脉血管比作下水管道,下水管道使用时间长了,水里的污垢沉积多了就容易长水垢;同样,动脉血管在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等,其中血脂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危险因素)的作用下形成斑块堆积,从而导致动脉血管硬化,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甚至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堵塞在眼底血管,会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此外,高脂血症还可以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急性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最新研究提示高脂血症可能与癌症的发病呈正相关。
三、高脂血症一定需要药物治疗吗?
血脂水平受人群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影响较大,也与性别、年龄等有关。
《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版》中指出,生活方式干预是一种最佳成本/效益比,和风险/获益比的治疗措施。也就是说,生活方式干预是控制血脂的基础,同时也是最安全的调脂方式。一般来说,轻微的血脂异常,又没有相关的危险因素(如:既往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心绞痛、PCI术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外周血压疾病等),通过饮食和运动疗法即可控制。如果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后血脂仍有异常,再配合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同时注意,即使生活方式干预有效,也还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 我们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后妇女每年进行血脂检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及高危人群,建议每 3 -6个月测1次血脂。
四、如何选择降脂药物?
人体血脂代谢途径复杂,有诸多酶、受体和转运蛋白参与。临床实践中,调制药物层出不穷,但种类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指主要降低TC和LDL-C)和主要降低甘油三酯(TG)的药物。目前绝大多数降脂药物(主要指他汀类、依折麦步、PCSK9抑制剂)都可以即降低TC、LDL-C,也降低TG。按照降脂药物的使用顺序和广泛程度排序,下面我为大家介绍7大类降脂药物。
1、他汀类:最常用的降脂药物,可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降低甘油三酯(TG)和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此外,他汀还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这些作用均可减少冠心病危险事件的发生。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他汀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
2、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可以抑制胆固醇和植物固醇的吸收,加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代谢,与他汀类合用,对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的作用进一步增强。目前临床中正在使用的为依折麦布。
3、PCSK9抑制剂:PCSK9可与LDL受体结合并使其降解,从而减少LDL受体对血清LDL-C的清除。通过抑制PCSK9,可阻止LDL受体降解,促进LDL-C的清除。该药不通过肝肾代谢,故对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可以作为降脂首选;同时在他汀联合依折麦布仍然不能控制血脂达标的患者,追加PCSK9抑制剂,可以使血脂下降50%以上。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PCSK9抑制剂为美国安进公司的瑞百安。
目前上述三类降脂药物是临床一线首选的降血脂药物,三者的作用虽途径不同,但均对TC、LDL-C和TG都有明显降低作用,且联合使用增强降脂效果。简而言之,他汀类药物抑制胆固醇在肝脏的合成,依折麦布抑制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PCSK9抑制剂是增强人体对LDL-C的清除。具体解析可见下图。
4、贝特类:可以降低甘油三酯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包括非洛贝特、苯扎贝特。
5、 烟酸类:烟酸也称作维生素B3,属人体必须的维生素,大剂量时具有降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有普通和缓释两种剂型。
6、树脂类,阻断胆汁酸中胆固醇的重吸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包括考来烯胺和考来替泊。
7、其他包括普罗布考、n-3 脂肪酸、n-3(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这里我想说,有些患者看了药品说明书,害怕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医生让吃10mg/日的阿托伐他汀,他非得掰开,每天吃5mg,或者自以为聪明的隔日吃,如此下来,血脂是无法控制达标的。如何服药?一定要按照正规医疗机构的医嘱执行。
五、降脂的正确生活方式是什么?
血脂异常属于“生活方式疾病”,90%的血脂异常与生活方式有关(遗传性家族高胆固醇血症为基因缺陷),其中主要是饮食结构不合理和缺乏适量运动。当高血脂被确诊后,首先应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在此基础上进行上述药物治疗。具体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如下:(1)降低脂肪摄入:减少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的摄入,可用鱼肉代替;(2)调整饮食结构:适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如米面、糕点、糖果等,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3)烹调方式合理化:烧菜时减少油炸、煎等方式,最好采用蒸、煮、炖、焖、拌等方式;(4)限制盐的摄入:每天摄入食盐总量不超过 6 g(一矿泉水瓶盖为 9 g,一啤酒瓶盖为 4 g),减少腌制食品的食用量;(5)戒烟戒酒: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戒酒,而不是限酒,因为酒精有明显升高甘油三酯(TG)的作用,同时烟酒可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6)减肥与运动:在康复师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每周5 -7 天,每天≥30 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和快走;有心脑血管病史的患者,一定要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合理运动。
读到这里,面对血脂化验单,您一定要先问自己:烟戒了吗?酒不喝了吗?坚持运动锻炼了吗?作为“瘦人”也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定期体检,因为高血脂绝不是胖人的“专利”, “瘦人”也可能受遗传、环境和疾病的影响,患上高脂血症。绝大数高脂血症患者(遗传性家族高胆固醇血症除外)通过合理膳食、体能锻炼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完全可以有效控制和降低血脂。
本文是吴灵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