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徐兴顺 三甲
徐兴顺 主任医师
苏州市立医院 神经内科

老年性痴呆常见危险因素有哪些?

1954人已读

痴呆,实际上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是一大类以认知功能障碍为表现的综合征,最常见的就是阿尔茨海默病,常见于老年人,所以,往往也被称为“老年痴呆”。据统计,目前我国痴呆病人已超过1000万,加上还未达到痴呆严重程度的轻度认知障碍病人,总患病人数将超5000万。这也就直接影响了5000万个家庭,无论是对社会医疗,还是对家庭的经济负担来说,影响都是巨大的。

因为痴呆往往影响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执行能力等多种认知能力。这些能力往往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逐渐下降,直到严重到足以干扰老人独立生活的能力。当家中有位记不住刚刚发生的事,无法自己吃饭、上厕所,且暴躁易怒、性情大变的老人时,全家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负担可想而知。

为什么同样是老年人,有人很大年纪头脑依然灵光,有人却早早就糊里糊涂呢?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现象?就是影响痴呆发病的“危险因素”。既包含如年龄、基因遗传等无法改变的“不可变危险因素”,也包括吸烟、肥胖、血压升高等可控制和调节的“可变危险因素”。早在2017年,就有两项重要研究评价了关于痴呆的潜在可变危险因素,研究认为,尽管目前并不能确定单纯的某一种干预能有效延迟或预防痴呆,但强化改变某些危险因素,就有可能会延迟或预防相当部分的的痴呆,尤其对于45-65岁的中老年阶段,意义可能更大。

以下就是几种常见的潜在可变危险因素:

高血压

高血压可能是痴呆最重要的在心脑血管方面的可变危险因素,尽管血压与痴呆风险之间的关系复杂,但高血压,尤其在中年发生高血压的人,患痴呆的风险约是正常人的1.5倍。原因可能是增加了患脑中风的可能,进而增加了血管性痴呆风险。另外,慢性高血压还会诱发局部脑血流量变化,血管壁增厚、僵硬以及血管弹性改变,这些也可能对痴呆的产生有促进作用。

糖尿病

据研究,糖尿病人在晚年患痴呆的相对风险增是正常人群的1.5-2倍,且具体的血糖水平与痴呆风险也有相关性。对于糖尿病人的观察研究中,发现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与认知功能检测之间存在负相关性,这提示血糖的控制情况可能与认知减退程度相关。还有研究发现糖尿病人发作严重的低血糖病史与痴呆风险也有相关性。因此,对老年糖尿病人进行血糖控制时也需要更加谨慎,要在尽量保证血糖达标的基础上不至于导致低血糖的反复出现为宜。对于糖尿病增加痴呆风险的具体原因,尽管还不明确,但有研究发现血糖水平升高与脑部与记忆情感认知有关的重要脑区的海马区萎缩有关,另外,外周血胰岛素异常会导致脑部胰岛素生成减少,可影响淀粉样蛋白等脑代谢废物的清除,这恰巧与阿尔海默茨病的可能病因有关。

高胆固醇血症

我们平时所说的高血脂可以区分为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胆固醇的水平,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升高,可能会增加多种痴呆类型的发病率,特别是在中年阶段的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与痴呆相关性更大。

吸烟、酗酒

吸烟,尽管对痴呆是否有促进作用目前仍有争议,但一些研究已发现,环境性烟草烟雾暴露与痴呆相关,也就是说即“二手烟”与痴呆的相关性。另外,医生们还发现,痴呆与吸烟的关联可能与一些基因有关,有研究发现,在不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的病人中吸烟与记忆减退有关,而携带这个基因的人群中没有意义,这可能解释了一些人提的“为什么哪里某位老人吸了一辈子烟也好好的……”之类的质疑,这也就是大家常常说的“个人体质”问题。尽管吸烟和痴呆的关系并不好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吸烟会影响心脑血管健康,可造成心梗脑梗等严重问题的发生,脑血管病变又是导致多种痴呆类型的常见原因。

目前大家都认为酗酒与痴呆有关。尽管一些证据表明轻中度饮酒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但这主要是基于观察性研究并且研究结果也不一致。作为医生,我们的观点是,饮酒对于痴呆有无益处并不明确,但适度锻炼、减肥减重、促进自己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等时明确的痴呆保护性因素。因此,如果您酷爱喝酒,劝您减减量,如果您没有喝酒的习惯,完全没有必要通过饮酒的方式去保健或预防痴呆。

【备注】什么样的饮酒算适度?有些研究认为:男性每天较适宜的饮酒量为高度白酒不超过1两,即酒精含量<25克,啤酒不超过650毫升,红酒不超过150ml。女性和老年男性酒精量还需进一步减半。但需要强调的是,国际卫生组织(WHO)早就明确提出,酒精属于一级致癌物,无所谓“安全剂量”,所以酒能不喝就不喝。

维生素D缺乏

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老年人认知相关,与维生素D正常者相比,维生素D严重缺乏者(<25nmol/L)痴呆的相对危险度为正常者2倍,所以对日照不足,缺乏适度运动,饮食结构单一或食量较小的老年人,都是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人群。总的来说,我国居民维生素D摄入还是普遍不足的,所以如果是日常没法得到比较充分日光照射的人群,尤其是已经存在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建议每天额外补充400到600单位的维生素D,不仅有维护骨骼健康,还能预防痴呆。

中年肥胖

研究发现,肥胖与痴呆也存在关联,特别是中年时测定的体质指数(BMI)为肥胖,中年肥胖将会使晚年痴呆的相对风险增加50%。

【备注】人们通过计算体质指数(BMI)来判断是否超重。具体算法: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当BMI在25-29.9kg/m2时,定义为超重,当BMI大于等于30kg/m2时,定义为肥胖,当BMI大于等于40kg/m2时,或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共存疾病的情况下≥35kg/m2时,定义为严重肥胖。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对同型半胱氨酸(HCY),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氨基酸(甲硫氨酸)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过高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加速动脉硬化。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也可能是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这有可能与其神经毒性、增加脑卒中风险和白质病变、血小板活化等原因相关,所以它与血管性痴呆相关性更大。

心脑血管性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负担等多种问题与痴呆的风险升高有关,可能与血管病变导致了脑部供血发生变化,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神经损伤有关,因为聪明的大脑首先需要有健全的大脑功能,脑损伤可导致部分脑功能出现问题,完全有可能会引起认知能力的下降。

常见的血管性疾病有哪些?

· 心梗、心绞痛、脑梗、脑出血、下肢动脉硬化等。

· 颈动脉粥样硬化,如彩超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形成或内中膜变厚等。

· 视网膜病变,如眼底检查提示视网膜血管病变等。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如CTA提示颅内动脉硬化或局部有动脉管腔狭窄等。

听力下降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老年人听力问题可能是发生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存在听力障碍的中老年人患者痴呆的风险将增加,且痴呆症状的进展速度更快。这可能和听力问题导致了中老年人与外界沟通受限有关。因此,对于家中老年人耳背问题,大家要重视,及时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必要时及时佩戴助听器等辅助工具,有利于老人身心健康。

睡眠问题

睡眠紊乱,包括睡眠中觉醒次数明显增加和睡眠持续时间缩短,在痴呆病人中常见,可能是老年人痴呆的危险因素,但也有专家认为,睡眠紊乱可能就是痴呆的早期表现。对于常见的睡眠问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研究认为与正常人相比,OSA病人发生痴呆风险增加约25%,这可能与病人睡眠状态慢性缺氧直接加速脑淀粉样物质沉积有关,而这恰恰是阿尔茨海默病原因之一。

药物

研究还发现,老年人使用某类药物,如抗组胺药(抗过敏药物)、阿片类药物(止痛药物)、苯二氮卓类(安眠药物)、抗胆碱能药(解痉药物)可能与认知损害有关,但短期使用的话,一般停药后可恢复。但药物使用与痴呆之间仍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也就是说如果长期使用的话,某些人的认知问题可能不可逆。包括苯二氮卓类、抗胆碱能药和质子泵抑制剂(抑酸胃药)。

老年抑郁

抑郁病史和痴呆风险增加有关,但抑郁症状也可能就是某些痴呆病人的早期表现。曾有一项持续25年的研究发现,痴呆风险随抑郁发作的次数增加而增加,但与没有痴呆的病人相比,痴呆病人仅在诊断痴呆前11年有抑郁症状增加现象。这提示抑郁症状可能是痴呆的早期表现,或这两种病有共同病因。所以在发现中老人没有明确刺激的情况下出现郁郁寡欢或焦虑烦躁等情绪异常,需及时就诊,这可能导致痴呆,甚至已经是痴呆的早期表现。

毒素和空气污染

研究发现了某些环境或职业毒素暴露与痴呆的发病存在相关性,尤其是空气污染作,有研究发现汽油中的铅和大名鼎鼎的PM2.5可能与痴呆的发生率升高有关。

社会隔离

社会隔离是指个人在人际关系上被孤立或被隔离状态,许多事实,如“狼孩”的故事可以表明,人在成长过程中,如果长期处于被隔离状态,必然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明显问题。事实上,社会隔离真实且客观的出现在很多老年人身上,因腿脚不便,听力或视力障碍而很少出门,更很少与他人交流,久而久之就变得沉默不语,反应迟钝,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社会隔离是痴呆的危险因素,有引发或加重痴呆的可能。

运动不足

曾有涵盖了3万非痴呆人群,长达 12年大型研究显示,参加至少低至中等水平身体活动,可使认知功能减退的相对风险降低35%。尽管目前对中老年体育锻炼是否可有效预防痴呆仍有争议,但已有多种研究提示,“适度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


目前对痴呆的总体认识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所谓痴呆的“危险因素”往往是通过观察性研究所得出的,到底这些危险因素是痴呆发病的“因”还是症状的“果”并不清楚。但随着人们对痴呆类疾病重视程度的增加,更多的先进研究手段的运用,痴呆的发病机制必将会有更清楚的解释,当确定病因和发病机理后,预防痴呆甚至治愈痴呆就不再是梦想。因此在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的情况下,注重这些危险因素,避免这些危险因素,减轻痴呆的进展和发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徐兴顺
徐兴顺 主任医师
苏州市立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