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肝脏需要我们自己好好呵护
肝脏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有着极其复杂、难以替代的重要功能,如脂肪、蛋白质和糖类的代谢及转化功能(能量代谢中枢),合成及分泌胆汁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对药物、酒精及环境毒素的解读功能(化工厂),以及免疫防御、凝血、造血、储血、代偿和再生功能,等等。
伤肝因素不少,你知道多少?
嗜肝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药物、环境毒素、酒精、营养不良、肥胖、肝脏淤血、胆汁淤积、胆道疾病等许多原因都可导致肝脏损伤。患者会出现纳差、乏力、肝区疼痛、尿黄、皮肤巩膜黄染、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等肝损伤征象。急性肝炎若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处理,除可诱发急性和亚急性肝功能衰竭外,还可迁延不愈导致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因此,只有保护肝脏。远离肝炎,才能减少肝病残疾和死亡。
肝病构成有变化,脂肪肝“异军突起”
当前,我国肝炎的病因构成和预后发生了显著变化。近20年来,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持续下降。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戊型肝炎现已成为可以有效预防的疾病,丙型肝炎已经能够被治愈。在饮食结构“西化”和“多坐少动”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下,肥胖、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最新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已取代乙型肝炎,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第一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肝脏,还可促进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近期体重、腰围增长过快,肥胖(特别是腰围增粗的腹型肥胖),以及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定期去医院检查肝功能和肝脏超声,以便早期发现脂肪肝和肝损害。
肥胖的脂肪肝患者若能在半年至一年内使体重下降5%-10%,可使脂肪肝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
用药不当导致肝损伤,后果很严重!
因药物、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等导致的药物性肝损害亦不少见。临床上,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黄疸、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血管病变、肝衰竭的病例越来越多见。大家应当明确,药能治病,也能致病,“是药三分毒”,无论中药还是西药,都应谨慎使用。应用可疑肝毒性药物、长期应用多种药物,以及可能接触工业毒物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和腹部超声,以便及时发现药源性肝损伤。
爱肝建议:
节制饮食、加强锻炼、注意食品卫生、接种疫苗、限制饮酒、合理用药、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可以保护肝脏,远离肝炎。慢性肝炎患者应相信科学,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并定期随访,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的发生。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