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多生牙,我们该怎么办?
很多家长可能会因为小孩子牙齿排列不整齐、牙缝大、恒牙迟迟不萌出等情况来医院就诊,往往通过X线等检查发现存在多生牙这种症状。那么,多生牙是什么呢?是怎样形成的?又应该如何去处理呢?下面就这些问题做简单描述。
其实,多生牙是指牙弓上除20颗乳牙以及32颗恒牙以外的牙或者具有牙结构的物质。它是一种很常见的牙齿数目异常,是在牙弓上由牙囊形成的多于正常数目的牙或者牙囊性结构。可单侧发生,也可双侧发生;可以是单颗,也可以是多颗同时存在于口腔内。有研究表明女性与男性患病比例约为1∶2。在乳牙列中的发病率为0.3%~0.8%,恒牙列为1.5%~3.5%。上颌骨的发生率远高于下颌骨,尤其是上颌前牙区。目前病因不明,多数学者倾向于环境与遗传因素。
那么,多生牙可能存在哪些危害呢?研究表明,多生牙可能存在以下并发症 ,包括恒牙延迟萌出、恒牙阻生、邻牙异位萌出、牙列拥挤、上前牙间隙大、邻牙牙根的吸收或者异常发育、囊肿的形成等。由于多生牙常发生在上前牙区,恒牙延迟萌出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次是恒牙错位萌出、牙列拥挤、牙列间隙以及牙根吸收。
最后,如果存在多生牙的症状,又应该如何去处理呢?通过了解上述的知识后,我们如果发现小孩子“大门牙”迟迟不萌出或者异位萌出,“大门牙”之间存在较大缝隙且长期不关闭,牙齿排列不整齐等情况应及时就诊,警惕可能存在的多生牙,必要时需要拍摄X线片才能确诊。多生牙应当遵循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的标准。充分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其中,CBCT可以进行精确观察和定位多生牙,并且可以指导后续的手术治疗计划。
那么,多生牙是否一定就需要手术治疗拔除呢?其实不然,应根据多生牙的位置、形态、方向、对邻近组织的影响,以及患者的年龄来判断是否需要拔除,也就是要综合考虑拔除的必要性。有笔者认为,只有当多生牙在影响到恒牙正常萌出、导致恒牙发育异常、造成囊肿形成、导致恒牙牙根吸收、恒牙异位萌出、牙列不齐等症状时才应该进行拔除。在临床工作中,对可能引起上述并发症的多生牙,在不影响恒牙正常发育前提下进行预防性拔除,对于不干扰正畸中牙移动或没有明显症状表现的多生牙,可以考虑暂不拔除。事实上,临床上儿童对拔除埋伏多生牙大多存在恐惧抗拒心理,特别是传统拔牙方式在门诊局麻下进行,且术中需要使用拔牙锤等力量大、噪声大的工具,患儿难于配合。
日间手术是指从住院、手术到出院在24h内完成的一种医疗服务方式。有研究指出,日间手术模式下全麻拔除埋伏多生牙可缩短手术时间(与患儿配合度高有关),且手术视野更好,有利于手术的进行。术后邻牙损伤,软组织肿胀,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均可降低。因此,在拔除儿童埋伏多生牙中使用日间手术微创拔除方法能够减少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舒适度,风险较小,费用控制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本文是韩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