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有骨质疏松风险么?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的主题为:“骨量早筛查、骨折早预防”。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是由于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引起的一种以骨强度降低、韧性降低和骨折危险度升高为特征的系统性骨病。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是中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骨质疏松与生长激素缺乏症有什么关系呢?这个要从人体生长激素的作用开始说起:生长激素是腺垂体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是一种肽类激素。正常情况下,生长激素呈脉冲式分泌,并受下丘脑产生的生长激素释放素的调节,还受性别、年龄和昼夜节律影响。生长激素是机体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的调节因素之一,具有促细胞分化增殖的重要作用。除了内分泌激素作用以外,生长激素还具有促进骨的线性生长、骨重建、骨骼肌生长、糖脂代谢及免疫调节作用。儿童至青春期发育成熟的骨骼( 长骨) 线性生长主要由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糖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调节。研究表明,生长激素可直接、间接地对破骨细胞的前体细胞与成熟破骨细胞进行作用,并对骨吸收进行调控,同时也可对前体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进行刺激,从而更好地促进软骨细胞和骨细胞增殖。所以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由于体内生长激素分泌不足,骨密度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增高、骨折的风险增加!务必需要广大儿童期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家长提高对小朋友骨量的筛查和生长激素的外源性补充。
生长激素缺乏完全的小朋友,由于体内生长激素分泌量过低,生长激素不足的症状可能会伴随终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渡期生长激素缺乏症(14-17岁)和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18岁以上);二者都是一组临床表现变化多样的综合征,以体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内脏脂肪增多、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肌肉强度及活动耐量减弱、生活质量下降等为特点。生长激素在小朋友青春期起到促进骨骼的纵向生长、骨骼成熟和骨量获得作用,对成年人则起到维持骨量的作用。青春期后期和成年早期是骨量获得和达到峰值骨量的关键时期,是评估未来骨折风险的关键因素。而生长激素的分泌随年龄增加会明显减 少,超过30%老年人生长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年轻人,所以过渡期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和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随年龄及病程的增加骨质疏松及骨折风险也会增高。
综上所述,广大社会群众应该关注到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的骨质疏松危害,因为生长激素缺乏贯穿一生(儿童期、过渡期、成人期),要认识到生长激素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缺乏时对人体的骨质疏松危害与影响,做到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骨量早筛查、骨折早预防。
参考文献:
1、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0 年 6 月第 26 卷第 6 期 Chin J Osteoporos,June 2020,Vol 26,No.6
2、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4 年 6 月第 20 卷第 6 期 Chin J Osteoporos,June 2014,Vol 20,No. 6 Published online www. wanfangdate. com. cn doi: 10. 3969 /j. issn. 1006-7108. 2014. 06. 025
3、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7月15日 第30卷第13期 J Mod Med Health,July 15,2014,Vol.30,No.13
本文是杨利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