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成顺 三甲
张成顺 主任医师
济宁市中医院 骨伤科

颈椎病【卫生与生活报】是道健康难题(中)

429人已读
  • 11 卫生与生活 疾病点击 本版编辑:陈路平
  • 2008年4月21日第16期 电子信箱:wsyshbsyl@163.net
  • 总编电子信箱:wsyshbs@163.net 电话:024---22892022
  • 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张成顺

上帝造人的时候,对颈椎委以了重任。

所以这小小的七节颈椎,支撑起了我们睿智而沉重的脑袋,给大脑供应充足的血液和氧气,中间还保护着脊髓,指挥着人类的中枢自由运转。然而,我们日复一日对着电脑,从早到晚伏案工作,错误的姿态,单调动作的一再重复,再加上高压力、多角色的生活方式,使它随时处于紧张的备战状态,我们的颈椎好像背上了一座大山。于是颈椎病来了,据张成顺教授介绍,目前,颈椎病已成为骨科门诊的首发病,发病率已超过腰腿痛病例,成了“时髦病”。

  • 颈 椎 病 的
  • 危害有多大

目前,颈椎病已成为骨科门诊的首发病,发病率已超过腰腿痛病例。颈椎病是以颈椎、椎间盘、颈椎间小关节及其附属初带的退变、劳损而引发的疾?病,随着病程的演变,脊髓、椎动脉、神经等,发生严重病理变化,甚至引起不可逆的神经、血管损害,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重者丧失劳动、生活能力。现根据临床危害程度不同分轻度、重度进行介绍:

轻度者(早期)

1.头痛、头晕,颈部不适、酸痛,活动时出现咯吱响声。

2.多梦、易激动、心烦意乱,前额、枕后胀痛,头上有“加盖"感觉。

3.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易误诊为心绞痛;食欲低下,上腹胀满、疼痛,易误诊为胃溃疡;双肩疼痛,易误诊为肩周炎。

4.双下肢无力,沉重如灌铅状,胸腰部“束带感”。

5.四肢窜痛,出虚汗,手指神经敏感性增高,面肌抽动、眼跳、心悸。

6.双手发凉、麻木,双上肢、肩、颈部麻痛,坐立不安,不知头颈部该放到何处是好。

重度者(后期)

1猝倒,日常活动中突然昏倒于地,约2~3分钟后自愈,且多次发作,此类病人应避开危险作业,一且发作后果凶险,追其原因系椎动脉第二段受压所致。

2.一侧或双侧手指麻痛,手肌、上肢肌无力、姜缩。

3.颈部僵直,稍活动即出现“电击样感”、头冒金星等。

4.难治愈的偏头痛病。

5.上肢疼痛、感觉异常、桡动脉搏动不清,肢体苍白、肿胀。

6.有的因椎动脉痉挛、栓塞,而诱发脑梗塞、脑萎缩等。

  • 得了颈椎病
  • 该做哪些检查

当你患了颈椎病 或怀疑患了颈椎病时,医生常常根据症状病情进行影像学检查,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X线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X线检查是基本的和必要的检查,X线平片对于判断颈椎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选择、治疗评价等提供了影像学基础。颈椎摄片检查主要有下列选择:全颈椎正侧位片即按常规摄片,,正位和侧位两个相互垂直的位置,基本能显示整个颈椎形态的影像。斜位摄片即从左右两侧拍摄斜位片,通常左右斜45度为宜,藉以显示椎间孔、关节突关节的形态和位置变化。

脊髓造影术 脊髓造影又称椎管造影,用于诊断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和因创伤所致椎管形态变化及其与脊髓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常用和有效的检查手段。脊髓造影术并非随意应用的检查方祛,其目的有下列几点:1.明确椎管内病变:例如脊髓内、外的肿瘤压迫,以及脊柱解剖结构的损伤和病变所形成的神经压迫(椎间盘、骨赘和骨折片等)。2.确定病变节段水平和病变范围,如椎管狭窄的部位和范围及损伤后椎管形态的变化,以及作为临床治疗前后的辅助判断。

椎间盘造影 也称髓核造影,将造影对比剂通过穿刺直接注人椎间盘,藉以显示髓核的形态病变状况。目前,对于颈椎间盘造影的诊断价值尚存在不少争论,因对其结果较难作出评价,因此在临床上应用较少。

神经根造影 颈部神经根造影主要适用于颈椎椎间盘附近病变的诊断,临床上也较少应用。

血管数字减影术(DSA) 血管造影在颈椎外科中主要应用于颈椎、颈脊髓肿瘤、血管畸形以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介人放射学技术的兴起,血管造影已成为颈椎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颈椎CT扫描的目的是什么

由于CT机的性能改善,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能够清晰显示脊柱各横断层的骨性和软组织结构。对于颈椎损伤,特别是颈椎病和肿瘤的诊断有独到作用。

CT扫描的适应症CT扫描对于诊断颈椎损伤,颈椎病椎管狭空和椎管内、外肿瘤有其特殊的优点,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1.为了鉴别颈椎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和脊髓本身的病变,CT扫描可获得清晰的显示。

2.多个节段的颈椎病变,其病变范围难以从临床神经系统检查得以确定,CT扫描可以明确病变上下界限,对于手术方法和进路的选择有一定提示作用。

3.颈椎外伤,尤其无明显骨折脱位的微小损伤或颈椎椎间盘招伤或突出,在普通X线片上难以发现问题时,CT扫描常能提示损伤部位和状况。

4.颈椎动态或生物力学的研究方面,CT可以从水平结构的变化,探查椎管矢状径的变化,及其他结构的动力学状况。

颈椎磁共振成像的目的是什么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自应用于临床后,在颈椎外科伤病的诊断方面日益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尤其是对颈椎脊隨病变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且无电离辐射及其他有害的副作用。

当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后,其信号强度也随之明显减低。无论是在矢状位或横切面上都能准确地诊断出椎间盘的突出。椎间盘突出的部分与残余的髓核显示出同等信号强度。而在同一水平的脊隨则因受压而变扁或成反向凹陷,其顶点即在突出的椎间盘水平。对于颈椎任何节段的半脱位或脱位,MRI均能给予很好的显示,其矢状的影像尤其适用于手术前后对于颈椎稳定性的评价以及需植骨融合的节段。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相比,MRI在颈椎损伤的诊断中不仅能显示出颈椎骨折块与椎间盘破裂向后压迫硬脊膜囊的范围和程度,而且可反映脊髓损伤后的病理变化。脊髓内出血或实质性损害一般在T2加权图像上表现为暗淡或灰暗影像,而脊髓水肿通常以密度均匀的条索状或梭形明亮信号出现。至于脊髓实质性损害与水肿并存时可能显示出中央低信号、周围高信号区的混合成像,这些对于判断脊随损伤后的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及其他检查有什么临床价值

颈型颈椎病 X线片可见劲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侧位片上约1/3病例椎间隙松动,有度的梯形改变CT、MRI名无与常发现。在确定颈椎病诊断之0应排除领部扭伤、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肌纤维织炎、神经衰弱入其他非因颈椎间盘退变所致的颈、肩部疼痛。

神经根型颈椎病 X线片改变视病因不同可出现椎节不稳梯形变,侧位片颈椎生理曲线变异、斜位片示椎间孔狭窄、钩椎增生等各种异常现象中的一种或数种;CT检查可发现病变节段椎闻盘侧方突出或后方骨质增生并私以判断椎管矢状径;MRI检查也可发现椎体后方对硬膜囊有无压迫,若合并有脊情损害者,尚可看到脊髓信号的改变。

脊髓型颈椎病 X线片可见椎管矢状径绝对值多小于14mm约半数在12mm以下;骨刺形成,约80%以上病例于患节椎体后缘有较明显之骨刺可见,其矢径自2~8mm不等,“般以3~5mm者居多;年纪较轻尚未形成骨刺的病例,大多因突出或脱出的情核及椎节不稳所致明显的梯形变。CT检查则对椎体后缘骨刺、椎管矢状径的大小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钙化及椎间盘突出的判断比较直观。对于术前评价,指导手术减压有重要意义。三维CT可重建脊柱结构图像,可在立体水平上判断致压物的大小和方向。MRI分辨能力更高,其突出的优点是能从矢状切层直接观察硬膜囊是否受压。脊储型颈椎病在MRI图像上常表现为脊情前方量波浪状,病程长者,椎管后缘也压追,从而使脊髓星串珠状。骨髓有变性者可见变性部位脊髓信号增强。值得注意的是,X线片上退变最严重的部位,有时不一定是脊髓压迫最严重的部位。相比之下,CT、MRI影像较X线片更准确可靠。脊情造影,一般多显示不全性阻塞症,对个别诊断困难者,可做脊髓造影,但应选择刺激性较小的造影剂,注意除外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在确定颈椎病之前,应排除肌萎如性脊情侧索硬化症、脊情肿瘤、脊情空洞症、脊情携、颅底凹陷症、多发性神经炎、继发性粘连性脊蛛网膜炎、共济失调及多发性硬化症等。

交感型颈椎病 X线片、CT、MRI等检查结果与神经型颈椎病相似。

椎动脉型颈椎病 早期发病率与前者相似,该型易与多种疾患相混淆,在椎动脉造影前常难以确诊。X线改变,正位片可发现钩椎增生,斜位片椎间孔狭小,或椎节不稳及骨畸形等。椎动脉造影,可发现椎动脉有扭曲和狭窄,但-次造影无阳性发现时不能排除,因为大多数患者是一过性痉挛缺血,当无症状时,椎动脉可恢复正常口径。这种方法在手术前定位十分重要,不宜作为诊断依据。确定本病之前,应排除颈肋、前斜角肌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排除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等。

食管型颈椎病 于X线平片上显示椎体前缘有骨刺形成,典型者呈鸟嘴状,其好发部位以颈5~6椎节最多,其次为颈6~7及颈4~5椎节。约半数病例其食道受压范

成正比,且与颈椎的体位有关。

后纵韧带骨化 骨化的后纵韧带可为节段或连续性,当骨化的后纵韧带厚度超过颈椎椎管的30%时,即可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在X线片的侧位及CT片可明确显示此种病变,诊断较容易。

混合型 由于此型症状复杂,X线CT、MRI造影等可有上述相同和不完全相同的征象,故诊断常感困难,在鉴别诊断上应特别注意。

20191011213108388_0001_看图王.jpg


张成顺
张成顺 主任医师
济宁市中医院 骨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