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EGFR-TKI出现耐药后,还有哪些治疗方案可以选择?
目前肺癌的治疗已经完全进入到了精准治疗时代,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后,出现耐药的患者一定要进行再次活检,进行耐药机制的分析,根据检测结果选择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一般来说,接受一,二代络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约有50%~60%的患者出现T790M突变,这类患者使用三代TKI,如奥西替尼,阿美替尼,氟美替尼等仍然可以获益,出现MET扩增的患者,可以选择MET抑制剂联合TKI进行治疗。那对于T790M突变阴性或无其他敏感突变的患者,化疗也是合适的选择。
第三代TKI奥西替尼的耐药机制相对较为复杂,涉及EGFR通路的突变,如EGFR基因20外显子C797S突变等。旁路激活如c-Met扩增等组织学类型的改变,如向小细胞肺癌转化等多个机制。整体而言,针对第3代TKI耐药的问题,一定是针对对应的靶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目前有多个药物,在临床研究过程中,针对C797S靶点点的药物有EA1405,JBJ -04-125-02, BLU945 ,TQ B 3804, BB T -176等,抗体偶联类药物(ADC)如U3-1402也显示了初步疗效,EGFR及c-MET双抗新药JNJ-372也有较好的初步效果。
从2003年吉非替尼问世,开启了第1代EGFR靶向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篇章,到如今第4代EGFR靶向药也已蓄势待发。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肺癌靶向治疗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性进展,我们共同期待更多新药进入临床研究阶段,解决耐药的难题,造福更多的肺癌患者。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