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瑞 三甲
王瑞 主任医师
郑大一附院 男科

多囊肾病与男性不育症

693人已读

多囊肾是一种肾囊性疾病。根据遗传特点,多囊肾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大多数ADPKD在成年后发病,因此也称为成人多囊肾)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RPKD)两类。ADPKD是发病率最高的遗传性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为1/500~1/1000。ADPKD具有家族聚集性,男女均可发病,且男女患病的机会相等。ADPKD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肾囊肿和肾体积持续增大并最终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除了肾脏症状之外,ADPKD患者还可有肝脏、脾脏、胰腺等器官囊肿及高血压和颅内动脉瘤等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和致病基因的不同,ADPKD被分为1型、2型、3型和6型。

ADPKD与男性不育症。除了以上症状之外,ADPKD也可累及男性生殖系统,部分男性ADPKD患者可出现睾丸、附睾、精囊和前列腺囊肿及精囊扩张。其中,一些患者表现为射精管堵塞和梗阻性无精子症;另一些患者精液检查结果显示为死精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或畸形精子症等。虽然有证据显示ADPKD会影响男性生育能力,但ADPKD患者的不育症发病率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ADPKD患者的生育选择

一、ADPKD的遗传方式

ADPKD的4个致病基因PKD1,PKD2,GANAB 和DNAJB11,每个基因在人体都有两份拷贝,一份遗传自父亲另一份遗传自母亲,任何一个基因的任何一份拷贝如果携带致病变异都会导致多囊肾。85%~90%的ADPKD患者父母一方有同类型疾病;另有约6%~8%的ADKPD患者是由自身PKD1 或PKD2 基因新发突变造成的(新发突变:即父母均不携带该基因突变,是由于制造出患者的父亲精子或制造出患者母亲卵子中该基因出现突变,也可能是患者在胚胎早期发育时出现了该基因突变)。无论是由父母遗传的,还是自身基因新发突变造成的,患者将多囊肾病遗传给后代的概率都是50%。因此,ADPKD患者在生育时,应该考虑后代遗传风险。

二、基因检测

1、哪些人应该检测多囊肾致病基因?(1)已经确诊多囊肾病的患者,在生育前应该做基因检测,以评估后代遗传风险;(2)有多囊肾家族史但自己还没有患病的人,在生育前应该做基因检测,以评估后代遗传风险;(3)男性不育症患者,如果B超检查显示精囊囊肿或射精管梗阻,同时有肾脏囊肿,应该通过基因检测排查是否携带ADPKD致病基因。

2、如何做基因检测?

只需抽取外周血,提取DNA,通过基因测序技术,检测ADPKD相关基因PKD1、PKD2 和GANAB。

温馨提示:由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组织专家撰写的《男性生殖相关基因检测专家共识》指出:“由于PKD1基因存在6个具有极高序列相似性的假基因,需要优化NGS捕获探针和Sanger测序验证引物,以达到准确检出目的。”

3、携带ADPKD致病基因突变怎么办?

由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组织专家撰写的《男性生殖相关基因检测专家共识》指出:“由于ADPKD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模式,遗传概率为50%,建议遗传咨询,在生育时建议采取产前诊断或胚胎植入前基因检测(preimplantationgenetictesting,PGT),避免疾病遗传给后代。”

王瑞
王瑞 主任医师
郑大一附院 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