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聋”原因知多少

耳朵的结构——外、中、内耳示意图
“突聋”原因知多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副主任医师 张娜
“大夫,我一只耳朵听不见了!怎么办?怎么回事儿?”
出门诊的时候,经常能听到这样的问题。那么,听力突然下降,常见原因都有什么?好治吗?怎样才能尽量避免?这里,就和大家聊聊这些问题
首先,听力突然下降,原因并不只有大家听到闻之色变的“突聋”。我们的耳朵就像是一座别致的屋子,有自己的门面和走廊——外耳,通过鼓膜这扇“门”,才能进入中耳这间“房间”,而中耳的内侧面,还藏着内耳这间“密室”,通过这层层机关,外界的声音才能传入大脑这个“司令部”。我们常说的突聋,是指在“密室”以后出现的问题,出现的听力下降是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而由于外耳和中耳的问题导致的听力下降,是传导性听力损失。
1. 外耳问题导致的突发听力下降。常见的有外耳的炎症、耵聍栓塞、外耳的异物等。如文中的第一位患者。这样的听力下降都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耳道的肿胀或堵塞,影响了外耳的传导功能。这种听力下降,一般程度不会太重,通过耳科医生的检查,一般都能窥出端倪。一般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不要习惯性地自己掏耳朵,遇到问题,来找专业的耳科医生来解决,及时取出耳道内的耵聍或异物,或者给予点耳治疗及清理,问题很快便会得到解决。听力也会很快恢复。这种情况的注意事项是(敲重点!):不要自己掏耳朵。
2. 中耳问题导致的突发听力下降。比如外伤性的鼓膜穿孔和分泌性中耳炎。这是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的中耳炎症,鼓室里充满了分泌物,因此中耳的传声功能受到了影响,听力自然会下降。这种听力损失一般也是可逆的,程度不重。一般保守治疗,2-3个月后如果效果不佳,可以考虑手术治疗。这种情况的注意事项是:①避免外伤;②避免感冒;③上呼吸道感染时尽量避免乘坐飞机。
3. 内耳问题导致的突发听力下降,即突聋,又叫特发性突聋,指的是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这种听力下降的程度可以轻重不一,有的突聋可以自行恢复,有的经过治疗后可以恢复到原有水平或者有所提高,但也存在经治疗后听力提高不多或者毫无提高的情况。突聋的发病原因不明,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均有可能引起突聋,常见的病因包括: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只有10%~15%的突聋患者在发病期间能够明确病因,另有约1/3患者的病因是通过长期随访评估推测或确认的。突聋多为单侧出现,少数为两侧发病,发病年龄的中位数为41岁。一般认为,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可能是突聋的主要诱因。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增快,越来越多的人工作、学习感觉压力山大,因此我国突聋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并且发病年龄也呈现年轻化的特点。门诊遇到的突聋病人,都曾经出现劳累、紧张以及情绪不佳或者饮酒的情况。出现突聋后,如果排除了全身疾病和肿瘤原因后,可以使用口服、静脉等药物治疗方式。治疗时要注意休息、放松心情,采取积极的心态,不要过多关注听力的改变,往往比情绪紧张、患得患失的心态取得的效果好。即使最终治疗效果不佳, 可以待听力稳定后,根据听力损失程度选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听觉辅助装置。对于这种情况,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清淡饮食,放松精神,不要熬夜,注意休息。治疗态度要积极,对于结果“尽人事,听天命”。
本文是张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