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椎管内畸胎瘤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彭医生的科普讲堂。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罕见的椎管内肿瘤,畸胎瘤。近期病房里收治了一个31岁的小伙子。以“腰背部疼痛不适半年,发现椎管内肿物1周”来我院治疗。半年前无明显诱因腰背痛疼痛不适,弯腰时症状明显,休息后减轻,反复发作,未重视。近期出现右小腿外侧和足背麻木,于当地医院腰椎CT示椎管内占位病变,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查体:L4棘突及椎旁压痛,右侧小腿外侧及足底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5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膝腱反射正常。肛周感觉及肛门反射正常。双侧上肢肌力感觉活动正常,病理征(-)。完善CT,MRI等相关检查,提示为椎管内畸胎瘤合并脊髓栓系。考虑到肿瘤在椎管内可能与脊髓终丝相互纠缠生长,我们邀请神经外科共同协作完成手术。我们使用显微镜,经过8个小时的持续奋战,终于完整的切除了肿瘤,术中发现神经与脂肪瘤互相包绕,手术难度较大,脂肪瘤下面发现了毛发,角化物等证实畸胎瘤。术后患者未出现脑脊液漏,无发热,四肢肌力感觉正常,功能恢复良好。术后第一天引流左侧100ml,右侧80ml,术后第二天引流30ml,第三天拔管,下地行走。顺利出院。

下面介绍一下椎管内畸胎瘤,畸胎瘤由3个胚层衍化的器官样组织构成,其起源仍存在争论。Pandey等报道1322例髓内原发性肿瘤中,仅2例为髓内畸胎瘤,约占0.15%。Hamada等报道椎管内畸胎瘤因为生长缓慢,多于中青年发病,平均年龄30岁,男性较多,男女之比为3:1。椎管内畸胎瘤多发生于胸腰段,肿瘤生长缓慢,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与其他椎管内肿瘤不易鉴别。CT和MRI是椎管内原发性畸胎瘤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畸胎瘤最佳的影像学检查为MRI,表现为T1、T2像肿瘤多呈混杂信号影,增强扫描为不强化或轻度部分强化。脂肪和骨质、毛发等的发现,对于椎管内畸胎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显微手术是治疗椎管内畸胎瘤的重要方法,疗效确切。术中在保证不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的切除病变,包膜不必强行切除,以免加重脊髓及马尾神经功能损害。据文献报道,全切除及次全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率相差不大,分别为9%、11%。术中注意:神经电生理监测,保护神经、运动功能;分块完整切除肿瘤,同时保留残余神经功能;原位椎板回植固定,保留脊柱结构的完整;严密的缝合硬脊膜,减少患者术后脑脊液漏的可能;畸胎瘤诊断的金标准为病理检查,分为成熟型、未成熟型、恶变型。文献报道成熟畸胎瘤多见,未成熟及恶变型少见,如病理证实肿瘤为未成熟畸胎瘤或畸胎瘤恶变,术后应积极行放疗或化疗,并定期复查。
马上元旦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彭松林医生的科普讲堂还将继续给大家宣讲脊柱疾病的新进展,最后,祝广大患者新年快乐,您的关注就是我持续下去的动力和意义。
本文是彭松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