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浆置换:给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对于患有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的患者来说,他们的血浆中有大量的致病因子,疾病比较严重时,单纯的药物治疗就无法有效、彻底地清除掉血浆中的致病因子了。
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办法呢?
相信大家一定会想到,就像器官移植一样,既然致病因子存在于血浆当中,那我们把患者的血浆抽出来,换成没有致病因子的血浆不就行了吗?
没错,血浆置换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给重症患者带来生存的机会的。
什么是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就是将患者的全血引出体外,分离成血浆和细胞成分,将有致病因子的血浆舍弃,然后以同等速度将新鲜血浆、白蛋白溶液、平衡液等血浆代用品代替分离出的血浆回输进体内。血浆置换能够迅速清除血液中的致病因子,包括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免疫复合物、炎症介质、尿毒症毒素、毒物、脂蛋白等,另外也可以补充正常的血浆及置换液,从而恢复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使病情得到控制,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治疗。
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血浆置换?
根据2019年美国发布的《治疗性血液成分分离临床应用指南(第8版)》,共有36种疾病被列入I类和II类推荐等级的适应症:
1肾脏、风湿免疫疾病: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病、小血管炎、狼疮性肾炎、新月体肾炎、移植肾急慢性排异等。
2神经系统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病等。
3血液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微血管病、冷球蛋白血症、高粘血症等。
4心血管疾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诱发的重症胰腺炎等。
什么情况不能够进行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没有绝对的禁忌证,但有以下情况进行血浆置换应谨慎:
- 对血浆、人血白蛋白、肝素等有严重过敏史。
- 药物难以纠正的全身循环衰竭。
- 非稳定期的心、脑梗死。
- 颅内出血或重度脑水肿伴有脑疝。
- 存在精神障碍不能配合的患者。
- 活动性出血或有明显出血风险。
血浆置换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
1过敏反应:多由于新鲜冰冻血浆过敏所致,治疗前必须血浆的血型符合。
2低钙血症:多由于使用枸橼酸抗凝,未能补充其螯合的钙所致。
3钾离子紊乱:使用新鲜冰冻血浆置换时,因其中含有大量钾离子,可引起高钾血症,使用白蛋白置换时,因其中不含钾,可出现低钾血症,易致心律失常。
4低血压:置换过程中滤出过快,补充液补充过缓,而致体外循环血量增多,或胶体渗透压降低均可致患者出现低血压症状。
5感染:应用新鲜血浆置换时,存在乙肝、丙肝、HIV 等血液传染病感染的风险;使用白蛋白作为置换液时,会出现免疫球蛋白的丢失,导致抵抗力下降,若此时合用免疫抑制剂,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6 出血:凝血因子、抗凝物质、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减少可引起。
在置换前做好准备工作,置换时控制好血流速度,整个置换过程都注意无菌操作,能够有效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当前的血浆置换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根据不同的临床需求,还有单重血浆置换和双重血浆置换两种不同模式,给重症患者带来生存的机会。
本文是栾韶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