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林进生
林进生 副主任医师
遂溪县人民医院 小儿内科

如何正确处理孩子发热

526人已读

凌晨三点,一脸焦急的家长带着发热的孩子就诊,说发烧一天了,白天看了私人诊所,诊断”喉咙发炎”,吃了各种药、打了“退烧针”退不了烧,要求医生帮助退烧。

满脸疲惫的医生看了孩子,体温38.5℃,精神稍疲倦,除了咽部稍充血,没有发现其他更多的体征,于是开了一瓶退烧药,交代回家观察和复诊的注意事项。


不解的家长开始质疑,说什么“不是你医生家的孩子,当然不紧张”,“什么药都不开,会不会看病”,”医生冷血”,“我就要退烧,我要打针,我要输液,我要住院”……还有开始谩骂的,于是如愿的打了”退烧针”,用上了抗生素,开了口服药……

我相信这种现象每一天、在中国的每一个地方都在上演。


家长患“发热恐惧症”,受伤(打针吃药)的却是孩子!

退热不会减轻病情,发热也不会使疾病更加严重。多数情况下,补充液体和休息就足够。退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舒适度,而不是为了体温绝对正常。仅在患儿感到明显不适,或者有严重心肺疾病时,才需要退热治疗。退热首选口服药物治疗,而不是各种“打针”、物理降温方法。


发热也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疾病,只是一个症状,很多的疾病都可以引起发热。


对孩子来说,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还没有出现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医疗决策非常难,医生交代观察、等待,是在相互信任、理解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调查数据、临床经验做出的决策。绝大部分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实际上也只能是观察和等待。随着病情的进展,比如出现口腔疱疹、扁桃体分泌物或其他特征性症状体征,才能得出正确的、回顾性的诊断。


在疾病观察等待过程中,可能有极少部分的孩子属于严重的脑膜炎、心肌炎、血液病等等。对这些潜在的严重情况,医生和家长需要做的是保持适当的警惕性,动态观察,而不是草木皆兵、全包围式的检查和过度治疗。


这些风险需要家长和医生共同承担。如果家长不愿意承担任何一点点的风险,只是一味着急让医生明确诊断和用药,那么医生就会极其保守,极可能为了安慰和应对家长的焦虑,在不应该用药的时候也会开不必要的药品给孩子。

林进生
林进生 副主任医师
遂溪县人民医院 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