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的功能及特点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的生物功能与其产生机制的一门科学。
食管的主要作用是运送食物(食团、水或空气)到胃中。
食管是连接口腔和胃的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从颈部环状软骨的下缘开始(大约在颈椎 C6 处),通过膈肌的食管裂孔在后纵隔下降,并与胃(胸椎T11 水平)终止。长约 23-25 cm。
食管不是一个机械性的管道,咀嚼吞咽是一个需要大脑参与的过程,也是周围各器官协调一致动作,例如其声门的关闭与吞咽动作是协调一致的,在时间和空间水平是精准控制的,不然就会出现“误咽”或“呛咳”。正常情况下,食管并不是开放的空心的机械管腔,而是有肌肉包绕的肌性管道其内衬纵形的柱状粘膜(鳞状上皮细胞)折叠挤压在一起,在食管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有两组括约肌维持一定的压力,并允许气体从胃中排出。
食管是一条细长而肌肉发达的管腔,食物和流汁通过它从口腔进入胃这一过程是许多肌群参与。为了防止食物反流,特别是当食物没有向前推进时,食道两端的肌肉会闭合。这些收缩的环形肌肉称为括约肌。
食管的肌肉主要由平滑肌构成,在食管的起始部由部分还有部分骨髂肌参与。口腔到食管上段括约肌(UES)肌肉主要成分为横纹肌,也有平滑肌参与,受运动神经支配;食管下段括约肌(LES)为平滑肌,受自主神经支配;胸段食管为横纹肌和平滑肌的混合。因此,吞咽动作是可以人为控制的,而反流(呕吐)则多数不受人为控制,或不易被控制,人对膈肌的影响是有限的。
吞咽是一个需要主动的参与动作,由食管的横纹肌参与,上段食管括约肌压力是最高。认识食管肌肉结构的这种差异对于理解吞咽和影响食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很重要。
吞咽的三个动作包括口腔期、咽期、以及食管期。
本文是江志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