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与肾病综合征 病例分享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是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可穿过细胞膜在肿瘤细胞内部阻断癌细胞生长分裂的信号通路。一些TKI也有抗血管生成的效应。TKI广泛用于包括胃肠道间质瘤 (GIST) 以及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尽管通常耐受性良好,但 TKI 与许多不良事件有关,包括高血压,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TKI 相关肾脏病变常见血栓性微血管病 (TMA)、塌陷性肾小球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冷球蛋白血症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肾小球肾炎和急性间质性肾炎(AIN)。
TKI 引起蛋白尿的机制被认为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信号传导的抑制有关。VEGF与其跨膜受体的结合利用细胞内分子的磷酸化进行信号转导,而 TKI 抑制这种级联反应。在肾脏中,抗VEGF 治疗已被证明可以下调或中和足细胞裂孔膜蛋白 nephrin,nephrin 是一种负责维持裂隙隔膜和肾小球滤过屏障完整性的蛋白质,因此会导致蛋白尿。
2012年Nedim Turan等报道一名患有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 (GIST) 的 61 岁女性在接受舒尼替尼 400 mg/天治疗后出现NS和高血压。由于3级毒性,该药物被停药。停用舒尼替尼后,NS和高血压得到缓解。然而,NS 在再次加用TKI时再次出现。患者使用索拉非尼 800 mg/天治疗后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肾活检显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停止索拉非尼几个月后,NS 和高血压再次得到缓解。
在接受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中也曾报告了几例 NS。然而,仅在少数患者中获得了肾脏组织病理学数据。已有报道了经活检证实与舒尼替尼(TKI)相关的 FSGS 病例,本病例可能是首次经活检证实与索拉非尼(新型多靶向性治疗肿瘤的口服药物)相关的 FSGS 病例。Naranjo 概率量表表明 NS 与索拉非尼发展的可能因果关系,以及与舒尼替尼的明确因果关系。临床和组织病理学发现使我们认同所有抗血管生成药物(VEGF/VEGFR抑制剂)因其相似的毒性特征而具有同一类别效应。支持这一假设的证据包括两种药物都会加重高血压和蛋白尿,停药后几个月内会完全恢复,
本文是董叶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