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肠道间质瘤与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MN)是老年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其与肿瘤的关联一直存在争议,但研究表明膜性肾病患者的癌症发病率增加。胃癌和支气管癌是与MN相关的最常见癌症,但也有肾细胞癌、胸腺瘤、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报导。一些研究表明,肾病综合征随着癌症的治疗和缓解而消失。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间充质肿瘤,具有特异性的免疫组化 c-kit 反应性和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良好治疗反应。GIST 引起的肾病综合征报导少见。
2009年Adela Cimic等首次报告了一例 49 岁男性患有严重肾病综合征并伴有空肠胃肠道间质瘤 (GIST) 的病例。该患者术前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化疗,化疗后实行肿瘤切除术。在出现症状后19个月内蛋白尿完全消退,未对膜性肾病进行特异性治疗。19个月内
回顾该病例,该49岁男性出现严重肾病综合征,肾脏超声检查显示肾脏大小正常,左侧腹部有异常肿块。腹部磁共振成像显示近端空肠有一个大的(12.6 cm × 11.2 cm × 10.1 cm)异质肿块。对肿瘤和肾脏进行了活检。肿瘤活检诊断为具有高度恶性潜能的胃肠道间质瘤。肾组织活检确诊为 膜性肾病 ,由于存在内皮下和系膜沉积物,怀疑存在继发性 MN。
活检回报后,患者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天)8个月,待肿瘤可切除时进行手术切除。甲磺酸伊马替尼持续给药。患者从未接受任何针对?MN 的特异性免疫抑制治疗,但其蛋白尿在手术时已缓慢下降至?3.0 g/d,并在术后?8 个月完全消退,患者无水肿,血清白蛋白为4.6 g/dL,血清肌酐为1.0 mg/dL,血脂异常也已缓解。
通过特定的肿瘤化疗,患者的蛋白尿显着下降,肾病综合征和蛋白尿在手术切除肿瘤后完全消退。患者的肾病综合征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在他的病例中没有发现其他可能的?MN 原因。该患者MN与GIST相关。
文献中经常报道 MN与癌症的关联。在对240 例 MN 患者的回顾中,10%的患者在诊断时发现有恶性肿瘤;该研究还表明,年龄、吸烟和肾小球白细胞浸润的存在大大增加了 MN 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MN常以原发性(特发性)形式出现,是一种肾脏局限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据推测,发病过程是因为自身抗体直接攻击独特的肾小球上皮细胞抗原。足细胞膜糖蛋白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被确定为特发性MN自身免疫过程的主要靶点,抗体与膜的抗原和补体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而致病。肿瘤抗原尚未在上皮下沉积中得到证实,因此不能支持肿瘤与原发性MN有相似致病机制。并且一些病例中存在内皮下和系膜沉积,这与基于膜的抗原和循环自身抗体的概念相矛盾,并表明可能预先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2.
2014年,Kiyoko Takane等亦报导一例胃肠道间质瘤合并肾病综合征的病例。该报导认为肾病综合征是胃肠道间质瘤的副肿瘤综合征表现。副肿瘤综合征(PNS)是与由肿瘤产生的物质引起的临床体征和症状相关的疾病,与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的物理效应没有直接关系。在 GIST 环境中很少报告副肿瘤综合征;仅存在严重副肿瘤性低血糖和高钙血症的孤立病例报告。
回顾病例:一名69岁的亚裔女性因食欲减退入院,没有其他疾病史。CT显示胃肿瘤大小为 56 × 55 mm,伴有钙化。实验室检查临床提示肾病综合征。没有进行肾活检。
该患者进行了部分胃切除术,肿瘤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显示梭形细胞肿瘤?CD34 和?c-kit 阳性,诊断为?GIST。手术切除肿瘤一周后,她的血清白蛋白(3.3g/dL)和尿蛋白(1.71g/dL)水平显着改善。手术后2年,患者状态良好,肿瘤或肾病综合征没有复发,最近尿蛋白水平:1.19mg/mL。
肾病综合征可作为与恶性肿瘤相关的PNS发生,之前的研究估计 11% 至 22% 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会发生癌症,而与肿瘤相关的肾病综合征病因以膜性肾病最常见。成人出现肾病综合征,医生应注意潜在恶性疾病的风险。胃癌、肺癌和恶性淋巴瘤常与肾病综合征相关,其发病率分别为 25%、15% 和 10% 。一项日本的报告称,78% 的患者术后肾病综合征得到改善。因此,即使由于PNS导致全身状况不佳,也应进行手术切除,因为癌症是肾病综合征的潜在原因。
3.
但临床医生必须注意到,在胃肠道间质瘤合并膜性肾病也存在不同情况,治疗方案不能一概而论。
2021 年 8 月 Shahrzad Zonoozi 等报导了一名长期服用舒尼替尼的 70 岁转移性GIST患者,该患者口服舒尼替尼后出现肾病综合征,停用舒尼替尼症状缓解,再次使用舒尼替尼后肾病症状加重。该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肾脏组织学PLA2R阳性,免疫荧光不典型表现。予该患者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患者肾病部分缓解,症状减轻,并持续继续使用舒尼替尼。
该患者来诊4年前诊断GIST 并伴有肝转移,并在使用伊马替尼后完全缓解。2年前,由于复发性浆膜炎和心脏压塞,患者改用舒尼替尼,放射学反应良好。但在开始使用舒尼替尼的几周内,患者出现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几周前,除了恶化的高血压外,患者还出现了肾病综合征。化验发现抗磷脂酶 A2 受体 (PLA2R) 抗体 IgG 滴度升高,肾活检证实 PLA2R 阳性膜性肾病。免疫荧光 PLA2R 阳性,无TMA发现。但有一些非典型特征,包括罕见的内皮下和系膜沉积以及接近满堂亮免疫荧光染色模式(IgG 3+、IgA 2+、C3 3+ 的颗粒毛细血管壁和系膜染色;C1q 微量)。
予停用舒尼替尼后该患者蛋白尿和水肿显著改善,由于担心癌症进展,60天后恢复舒尼替尼使用,导致患者肾病症状恶化。160天后为治疗膜性肾病,予利妥昔单抗治疗1000 mg,并在 2 周后接受了第二剂。尽管继续使用舒尼替尼,但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抗 PLA2R 抗体 IgG 滴度从 1:640 降至小于 1:10。肌酐水平不变,但血清白蛋白确实从 2.2 g/dL 提高到 2.8 g/dL。停止舒尼替尼后,UPCR 从 20 mg/mg 降至 8 mg/mg,在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降至 6 mg/mg。最近一次评估,利妥昔单抗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压控制良好,水肿轻微,白蛋白3.5 mg/dL,UPCR 4.4 mg/mg,未检测到抗PLA2R抗体IgG。该患者得以继续使用舒尼替尼进行 GIST 治疗。
该案例表明 TKI 可以加重潜在的肾病综合征。PLA2R阳性的膜性肾病通常不被认为是副肿瘤综合征,PLA2R 阳性膜性肾病与癌症同时存在通常被认为是巧合。虽然很难证明因果关系,但本例患者的非典型组织学发现(免疫荧光几乎满堂亮改变)和临床过程确实支持其肾病与癌症或其治疗存在潜在关联,突出了详细研究肾病综合征病因的重要性。TKI 可能通过抑制脾酪氨酸激酶在各种形式的肾小球疾病中具有潜在的免疫调节活性。
关于TKI引起的肾病综合征将在下一篇病例回顾里专题回顾。
本文是董叶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