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咽癌( carcinoma of the oropharynx)-放疗科视角
口咽癌( carcinoma of the oropharynx)-放疗科视角



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原则
https://station.haodf.com/health/article?healthId=8618325133&articleId=9388600627
相关解剖
一,位置与毗邻
整个咽部由上至下被软腭、舌骨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图1)。其中口咽介于软腭和舌骨之间,是口腔向后的延续,包括软腭、舌根部、扁桃体窝,咽柱,以及鼻咽与喉咽之间的咽侧壁及后壁。口咽上借软腭与鼻咽为界,下借舌会厌谷与喉咽相毗邻,前方借舌腭弓 与舌轮廓乳头及口腔为界。口咽的前壁包括舌的后 1/3 和舌会厌谷,舌根后份正中有黏膜皱襞连至会厌,称为舌会厌正中壁,其两侧凹陷称为舌会厌谷。后壁为一层软组织覆盖于颈椎椎体前缘,侧壁从前向后依次为舌腭弓、扁桃体和咽腭弓;舌腭弓与咽腭弓之间是扁桃体窝,容纳扁桃体。

1.口咽部解剖侧面观
二,淋巴引流
口咽淋巴组织丰富,淋巴引流常交互到对侧。口咽部第一站淋巴引流常至颈部II、III和IV区淋巴结:①口咽侧壁与后壁由咽缩肌包裹,与茎突后间隙和咽后间隙相毗邻,该处发生的肿瘤易发生茎突后间隙和咽后间隙淋巴结转移。②前壁淋巴引流主要由侧壁向下,颈静脉二腹肌淋巴结为最常受累的II区淋巴结,继而引流至III和IV区淋巴结;③扁桃体淋巴引流多通过咽侧壁至II区淋巴结,而咽腭弓淋巴引流多至V区;④顶壁软腭淋巴多引流至II区和咽后淋巴结。
口咽癌流行病学与病因
据美国资料统计显示,口咽瘤发病率约 1.6/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 0.5%。国内资料统计口咽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悉性肿瘤的 0.17%~1.2%,占头颈肿瘤的 7.4%。口咽肿瘤以上皮来源的癌和恶性淋巴瘤最多见。病理类型以鳞癌最常见,占 90%以上,因此是本章讨论的重点。其他常见病理类型为淋巴瘤、小涎腺癌、肉瘤及恶性黑色素瘤。从部位上讲,扁桃体区恶性肿瘤最常见,约占口咽部恶性肿瘤的 60%:舌根和软腭次之,约占 25%和15%。吸烟、饮酒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口咽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据报道,有 30%~70%的口咽和口腔癌死亡患者有吸烟史,而饮酒患者为 14%~33%。吸烟和饮酒对口咽癌致病具有协同作用。近年来,HPV 阳性口咽癌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因此受到学者的关注。据统计,1988~2004 年间,美国 HPV 阳性口咽癌患者发病率增长了225%,而同期 HPV 阴性患者降低了 50%。因此,有学者预计到 2020年,HPV 阳性口咽癌患者数量将超过宫颈癌患者数量。HPV 阳性口咽癌患者具有与阴性患者截然不同的临床特征,其生存率较 HPV 阴性患者好,好发于年轻(患者年龄<60岁)男性。HPV-16 是主要致病亚型,其次是HPV-18,32 和 33。
口咽癌的蔓延及扩散
局部蔓延及区域淋巴结侵犯是口咽癌的主要扩散方式。
一、局部蔓延
口咽不同部位肿瘤蔓延范围不同。咽柱肿瘤一般分化较好,易侵犯齿龈和颊黏膜、舌及舌腭沟,也常累及扁桃体或软腭;晚期可侵犯翼肉肌、咬肌和下颌骨。扁桃体鳞癌多分化差。软腭恶性肿瘤沿咽弓扩散,可蔓延至扁桃体、舌、臼后三角区或颊黏膜,深部可浸润翼内肌或咬肌。舌根癌向深部侵犯舌肌,向后下侵犯会厌谷及咽会厌襞,向两侧侵犯舌咽沟和扁桃体。啊后壁肿瘤向上蔓延至鼻咽,向下侵犯喉咽,向两侧侵人咽旁间隙,易损伤脑神经(IX、X、XI、XII组脑神经及颈交感干)。
二、淋巴结转移
口咽癌的淋巴结转移具有按顺序和可预测性(表1),最常累及的淋巴结为咽后和II~IV区。口咽癌淋巴结转移率约为 55%。舌根、扁桃体窝的肿瘤因富含淋巴组织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舌根、扁桃体、软膠、前腭弓和咽后壁淋巴结转移比例分别为 78%、76%、44%、45%和 37%。以下情况易发生双颈淋巴结转移:舌根与软腭肿瘤、高的T或M分期,肿瘤接近或侵犯中线,曾接受过手术治疗或放疗的口咽癌。

表1 口咽癌淋巴结引流区转移情况
三.远处转移
约20%的口咽癌患者可发生血行远处转移,部位以肺最为多见,其次是骨和肝转移。当口咽痛发现有肺部病灶时,应积极排除肺第二原发肿瘤的可能。
临床表现
一,症状
早期口咽癌无明显症状,因此极少被发现。扁桃体癌首发症状常为咽喉疼痛、咽下困难、同侧颈部肿块,严重者疼痛可放射至耳部,进食和饮水时加重;当肿瘤侵犯翼内外肌时还可导致张口困难。舌根部缺少痛觉神经纤维,因此舌根癌发病隐匿不易被发现,诊断时己是晚期。本症的临床表现为,无症状的颈部肿物、咽部异物感、神经牵涉性耳痛、咽下困难,以及由于舌固定引起的发音变化。口咽后壁肿瘤主要表现为咽下困难、咽喉疼痛。软腭癌常以咽喉疼痛及不适为主要症状。
二,体征
局部详细检查口咽部,注意舌及软腭活动,以手自下颌角向口咽部推动,观察口咽部软组织活动,以鉴别有无咽旁浸润。舌根部肿瘤需做间接喉镜检查,必要时在表面麻醉下用手指触摸肿瘤范围及质地。对于颈部淋巴结,应根据分区做全面触诊。常见的阳性体征有:外突型或浸润性生长的肿物,侵犯翼内外肌或下领骨可出现张口困难。另外,应仔细检查双侧颈部各组淋巴结有无肿大,注意肿大的淋巴结的数目,大小,质地,硬度,边界及其活动度。
诊断 鉴别诊断与临床分期
对口咽癌的诊断和治疗应遵循正确的临床思维原则,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收集患者一般状况,疾病诊断,临床分期,治疗史等资料,进行详细的体检检查及其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和临床分期。
一,诊断
1.病史采集和体检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首发症状。首发症状的持缕时间和进展速度对原发灶具有提示作用。询问有无肿瘤相关家族中及肿瘤相关的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等,了解既往的诊治经过,对患者预后有决定性的影响,以及有无并发症也是影响治疗决策制订的因素。重要的阳性和阴性体征往往提示肿瘤侵犯的程度和对功能的影响程度,对临床分期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全身检查的基础上应重点检查头颈部,包括应用手指触诊、间接喉镜、鼻咽镜、纤维光导显微、鼻咽喉镜等手段明确原发肿瘤的部位及侵犯范围。此外,详细的颈部淋巴结引流检查也十分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约 15%的口腔癌和口咽癌同时合并有上消化道或肺的第二原发癌,在诊断时应注意这些部位的检查。
2.影像学诊断 X线片对原发灶范围、骨质破坏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不能分辨早期骨质破坏。CT检查不仅能清楚显示解剖结构,还可显示临床上未触及的淋巴结,有利于发现隐性淋巴结转移。MRI检查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显示肿瘤的侵犯范围较 CT 扫描清楚,可辅助放疗靶区的勾画。PET-CT 检查有助于确定肿瘤的侵犯范围、远处转移及监测放疗后的复发情况。乏氧显像可以显示肿瘤乏氧区,有利于生物靶区的确定,对肿瘤乏氧区域进行加量放疗。
3.病理学诊断 是口咽癌开始放疗的前提条件。资料显示,相当多的患者是以颈部肿物为首发症状,细胞学或淋巴结活检证实为淋巴结转移癌。在这种情况下,应进行详细的体检结合影像学检查,寻找原发病灶,获得原发灶的病理学诊断。
二,鉴别诊断
1.扁桃体炎 典型的扁桃体炎呈双侧性,腺窝常有脓栓,伴有体温升高,咽痛,初诊检查发现扁桃体质软或韧,表明光滑,腺窝明显,必要时做扁桃体切除,明确病理学诊断。
2.舌根淋巴组织增生 通常为双侧性,呈结节状,有异物感,触诊质地柔软。
3.咽喉脓肿 成年人大多为结核性脓肿,在咽后壁黏膜下。X线颈椎片可见骨质破坏,穿刺检查可明确诊断。
4. 乳头状瘤 生长于咽弓或软脬处,常为 1~2 mm 大小,有蒂。
5.咽旁间隙肿瘤 最常见的为腮腺深层中叶,其次为发生于交感或迷走神经的神经鞘瘤。黏膜常正常,触诊表面光滑。
临床分期
2017年 UICC/ACC 的 TNM 分期标准(第8版)。
口咽癌(P16-)
口咽癌(P16-)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原位瘤
T1 肿瘤最大径≤ 2cm
T2 肿瘤最大径 >2cm,≤ 4cm
T3 肿癇最大径 >4cm,或侵犯会厌的舌面
T4 中等晚期或非常晚期局部疾病
T4a 中等晚期局部疾病
肿瘤侵犯喉、舌的外部肌肉、婆内肌、硬膠或下颌骨#
T4b 非常晚期局部疾病
肿瘤侵犯翼外肌、翼板、鼻咽侧壁、或颅底或包绕颈动脉
#注释:舌根或会厌谷的原发肿瘤侵犯至会厌舌面黏膜并不意味耆侵犯喉
区域淋巴结(N)
临床 N(C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I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 3cm,并且 ENE (-)
N2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6m.并且ENE(-);或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 ENE(-);
或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 ENE(一)
N2a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 ≥3cm,≤6cm,并且 ENE(-)
N2b 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 ENE (-)
N2c 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较移,最大径≤6cm,并且 ENE (-)
N3 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 >6cm,并且 ENE(-)或任何淋巴结转移,并且临床明显 ENE (+)
N3a 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 >6cm,并且 ENE (-)
N3b 任何淋巴结转移,
注释:可以采用“U”或“L”的标识分别代表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以上的转移(U)或以下的转移(L)。同样,临床和病理ENE 需要记录 ENE (-)或 ENE(+)
区域淋巴结(N)
病理 N(pN)
Nx 区城淋巴结无法评价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 3cm,并且 ENE(-)
N2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 3cm,并且 ENE(+);或最大径>3cm,≤ 6om,并且 ENE(-);或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 6cm,并且 ENE(-):或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 6cm,并且ENE(-)
N2a 同侧或对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 3cm,并且 ENE(+):或最大径 >3cm,≤6cm,并且 ENE(-)
N2b 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 6cm,并且 ENE(-)
N2C 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并且 ENE (-)
N3 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 ≥6cm,并且 ENE(-);或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并且 ENE(+);或多发同侧、对侧或双侧淋巴结转移,并且其中任意一个 ENE(+);或对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无论大小,并且 ENE(+)
N3a 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 >6cm,并且 ENE(-)
N3b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并且 ENE(+):或多发同侧、对侧或双侧淋巴结转移,并且其中任何一个ENE(+);或对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无论大小,并且 ENE (+)
远处转移(M)
M0 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总体分期

总体分期
口咽癌(P16+)
口咽癌(P16+)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1 肿瘤最大径≤ 2cm
T2肿瘤最大径 >2cm,≤ 4cm
T3肿瘤最大径 >4cm.或侵犯会厌的舌面
T4中等晚期局部疾病
肿瘤侵犯喉、舌的外部肌肉、爱内肌、硬颚或下颌骨或更远#
#注释:舌根或会厌谷的原发肿瘤侵犯至会厌舌面黏膜并不意味着侵犯喉
区城淋巴结(N)
临床 N (cN)
Nx 区城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区城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 6cm
N2 对侧或双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 6cm
N3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 >6cm
区域淋巴结 (N)
病理 N(pN)
Nx 区城淋巴结无法评价
pN0 无区城淋巴结转移
pN1 淋巴结转移数目≤ 4个
pN2 淋巴结转移数目 ≥4个
远处转移(M)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总体分期(临床)

总体分期(临床)
总体分期(病理)

总体分期(病理)
口咽癌
淋巴结引流区转移率(%)
一区
二区
治疗策略
口咽连接鼻腔、口咽和下咽,是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具有呼吸、进食、语言等重要功能。因此,在决定治疗手段时,不仅要考虑到生存期的长短,还要尽量保存口咽部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一,原发灶处理
1. 早期病例(T1-2) 无论是单纯手术或是放疗,局部控制率与总生存率均相仿,因此治疗手段的选择应侧重功能的保留。手术与放疗疗效相同的情况下,多倾向于放疗。早期惠者采用放疗,不仅可取得治愈性的效果,而且能有效地保留器官解剖结构的完整性。
2。晚期口咽癌(III-IV期)单纯手术或放疗的效果均不理想,采用放疗和手术的綜合治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手术局部复发率,改进生存率。因此,晚期口咽癌患者的治疗以手术和放疗的综合治疔为主。
关于手术与放疗的顺序,目前国外主要推荐术后放疗。RTOG 73-03 的研究结果显示,届部控制率术前与术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ennerbery 等人,回顾性分析1358 例患者亦得出术后放疗优于术前的结论。这两项研究奠定了推荐术后放疗的基础。RTOG 9501 与 EORTC 22931的研究结果使得术后同步放、化疗成为局部晚期头颈部肿瘤的标淮治疗方案。标准治疗方案为顺铂100mg/m2.第1、22、43 天给药,放疗方案为 60~66Gy/30~33 次/6~6.6周完成。
Bomner 等3 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包括口咽瘤,EGFR 单克隆抗体西安昔单抗联合放疗可显著改普患者总生存。RTOG 0234进一部探讨了西安昔单抗联合同期放化疗的疗效。结果表明,西妥昔单抗联合多西他赛疗效要优于其与顺铂的联合。2016 年?NCCN 指南? 中,西妥昔单抗联合同期放疗作为一类证据用于头颈部鳞癌包括口明癌的综合治疗。
二,颈部淋巴结的处理
1颈部淋巴结清扫 Mendenball 等报道在N2/3 期患者中,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能使局部控制率由 60%显著提高到 76%。
2.同步放、化疗中颈都淋巴结清扫术的作用Lavertu 等,研究了川~N期口咽癌对于可手术头颈部鳞癌惠者实施同步放化疗后颈部淋巴结清扫的作用,N1 期惠者如治疗后 CR,不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未提高复发率;3例未行颈部淋巴结清扫的PR患者均出现复发;N2-3 期患者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末行颈部淋巴结清扫者。Sanguineti 等,发现 N2a/b、N3 期患者 2年局部控制率明显降低。因此,对于淋巴结未完全消退的N1 期患者或 N2~3期患者,(NCCN 指南)推荐行计划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放疗
一,适应症与禁忌证
1.根治性放疗适应证 ①I~II期病灶:②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III~IVB期患者。
2.术前放疗适应证 ①肿瘤体积大,手术难以完全切除;②肿瘤侵及周围骨质,预计手术损伤过大者。
3.术后放疗适应证 ①胂瘤肉眼残留或病理切緣阳性;②手术切缘阳性或安全边界不够(阳性边缘<1cm);③肿瘤侵犯骨质及神经:④肿瘤体积较大(T3-4)或肿瘤分化差。
4.颈部淋巴结阳性者术后放疗 ①单纯淋巴结切除术后;②淋巴结包膜外受侵犯:③淋巴结体部淋巴结清扫术。较大(>N2期),④淋巴结清扫范围不够(包括阳性淋巴结1~2站):⑤转移淋巴结数目较多。
5放疗相对禁忌证 ①肿瘤或肿瘤周围组织明显水肿者:②肿瘤或肿瘤周围有广泛的坏死或严重感染者;③肿瘤严重阻寒气道,造成严重呼吸用困难者。
二,体位周定与CT扫描
放疗前淮备包括向患者交代放疗的必要性和放疗的急性、晚期并发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常规就诊口腔科,了解患者有无龋齿。如有龋齿,应予拔除。
口咽癌放疗一般采用仰卧位,头、肩部垫合适角度的头枕、肩枕,并给子热塑面罩固定。一般要求患者后脑枕部与枕头四陷部位相吻合,不留空隙,头颈肩罩固定时可在 CT 扫描显像的介质上发好标记,并作为定位参考点。行CT影像学检查,一般层厚为 3mm,常规行增强扫描。担描图像传输至治疗计划系统(TPS)。
扫描范围:从头顶到胸廓入口以下至少3cm,层厚为 3mm,静脉注射对比增强剂。
靶区定义:如果患者接受了诱导化疗,靶区应该按照化疗前的侵犯范围,参考化疗后的肿瘤退缩情况,以肿瘤和周围组织的对比关系来确定,并充分利用皮肤,骨骼,肌筋膜和气腔等天然屏障。
三、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和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ion Radiated Therapy ,IMRT)照射靶区
TOMO放疗为:IGRT-IMRT(Image-guided radiotherapy-Intensity Modulation Radiated Therapy)

TOMO
靶区的设计是根据国际辐射单位和计量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Radiation Units and Measurement, ICRU)相关文件规定,分为以下几个区城进行勾画。
1.大体肿瘤靶区/肿瘤总体积 (gross tumor volume, GTV)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见的肿瘤包括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对于术后放疗者,将原发肿瘤及转移淋巴结定义为肿瘤瘤床(tumor bed),命名为GTVtb。
术前放疗者,应参考多种影像技术合理勾画,MRI检查对明确肿瘤侵犯范围比CT检查有优势。因此-口咽癌患者放疗前应行头颈部 MRI检查,有条件的中心可采用 CT- MRI 融合来勾面 GTV。术后放疗者,应根据术前影像学检在显示的肿瘤侵犯范围 术中所见、术后病理结果综合考虑来勾画肿瘤瘤床。
2.临床靶区 (clinical target volume, CTV)即GTV加上潜在的肿瘤浸润组织或亚临床病灶。可跟据危险程度的不同而设计多个临床靶区,有关具体设计国内、外不同肿瘤治疗中心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而言,高危临床靶(CTV1)包括潜在的原发肿瘤及转移淋巴结可能侵犯的区域;低危临床靶区(CTV2)是需要预防照射的区域。
3. 计划靶区 ( 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由 CTV+摆位误差和患者位置的变动所增加的外放边界。在CTV 基础上外放 3~5mm形成 PTV;对于活动度较大的方向,如向上向前,PTV 可相应扩大为 5~10mm;颈部近皮肤处的 PTV 不应超过相应皮肤。
4.口咽癌靶区设计与勾画的基本原则
(1)GTV 勾画需要依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资料。对于视诊可见,但由于肿瘤太小或受金属伪影影响而不能准确显示的病变范围,MRI检查能清楚地显示软组织侵犯及咽后淋巴结受累情况,建议MRI 融合后再勾画靶区。
(2)口咽部的淋巴引流区虽然较广,但有规律性。最常累及的淋巴结为咽后和II~IV区。虽然1B区较少累及,但若肿瘤向前侵犯,IB区也应包括在亚临床靶区内。淋巴结阳性患者勾画V区淋巴结,除了早期未达中线、软腭和舌根的扁桃体癌外,都应勾画两侧淋巴引流区。
(3) 在治疗时应考虑 HPV 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对于低危 HPV 阳性忠者考虑采用低强度的治疗方案。
5.靶区勾画建议
(1) GTV70
1)原发灶:体格检查(包括内镜)和影像学检查可见肿瘤病灶。
2)淋巴结:所有可疑(>1cm 或多个小淋巴结)但不能确诊阳性的淋巴结应至少接受中等剂量(66Gy/33 F)的照射。
(2) CTV59.4
①扁桃体癌和软腭癌:包括同侧软腭/硬腭直至中线位置、舌膠弓或磨牙后三角前缘、舌腭弓后界、同侧舌根;同侧咽旁间隙包括可能的局部浸润病灶和咽后/咽旁淋巴结;局部进展的肿瘤靶区,原发灶应包括翼突间隙和双侧咽后淋巴结。
2)舌根癌:对手局限一侧的原发肿瘤,应包括舌膠弓、舌根黏膜外至少 1cm。对于局部进展期原发灶,应再向前外扩 1~1.5cm,GTV 向下外扩1~1.5cm至会庆前间隙,咽后壁各个方向外扩至少1.5 cm。
3)颈部:高危淋巴结引流区,包括咽后淋巴结、IB~V区淋巴结;病灶向前侵犯舌或口腔应包扩所有 IA/B区淋巴结;单侧淋巴结转移可不照射对侧1B区,以降低口腔剂量。T1 期和局限于一侧较小的 T2 物扁桃体癌(不包括软腭原发)、No(淋巴结较小的 N1)且轻度侵犯或未侵犯软颚或舌根,只包括同侧颈部淋巴结。
四,危及器官勾面及剂量限制
1.勾画危及器官 包括脑千、脊髓、下颌骨:颞颌关节、中耳、内耳、口腔、腮腺、颌下腺、咽缩肌、喉、气管、食管、口腔、甲状臊等。目前正常组织已有《勾画指南》,可参考《指南?进行勾画。
2. 正常组织限量 ①脊髓最大剂量≤45 Gy:②脑干最大剂量≤54Gy.外扩的计划危及器官体积(planning organ at risk, PRV) 的 D1≤60 Gy:③腮腺平均剂量<26 Gy,30Gy 照射的腮腺体积应<50%;①视神经、视交叉最大剂量≤54Gy.外扩PRV 的 DI≤6OGy:⑤下颌下腺平均剂最<35 Gy:⑥甲状腺平均剂量<45 Gy:⑦下领骨、顽颌关节最大剂量<70Gy,外扩 PRV 的 D1<75 Gy:⑧咽缩肌平均剂量<50Gy:⑨口腔平均剂量<40Gy:①气管、食管平均剂量<40 Gy:①耳蜗平均剂量<45Gy.
五,处方剂量给与
预防性放疗剂量 50 Gy;术前放疗剂量 40~50Gy;术后放疗剂量 50Gy(若术后有残留,应根据肿瘤情況加量至 65~70Gy);单纯根治放疗剂量为65~70 Gy。
六,放疗的实施
勾画好靶区并设计治疗计划,计划评估通过,治疗前需拍摄验证片,与模拟定位片进行比较,如果误差较大,需重新摆位。现在多数肿瘤治疗中心都配有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可以实时地观察射野情況,验证比较快捷方便。一般在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结束都需要验证射野,计量验证由物理师完成。完成以上步骤后,技师根据治疗单的医喝,在治疗室内完成惠者的摆位及体位固定并进行放疗。
七,传统二维照射定位技木
曾辉医生按:随着全国放射治疗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常规放疗技术逐渐退出放疗领域。
1.常规放疗定位采用等中心照射技术,以4~6MeV 高能X线或的60Co 为首选,后颈部及颈部淋巴结的补量可选择 9~12 MeV 的电子线或深部X线。
2.设野原则 常规设野主要采用双侧对穿照射野+下颈部锁骨上垂直照射野。双侧对穿照射野包括原发病灶及上颈部淋巴引流区,通常包括1b.2区及舌骨水平以上V区淋巴结,上界包括颈内静脉出颅处的淋巴结,后界包括脊副神经链淋巴结,前界应充分包括原发灶及其亚临床病灶区.另设前野照射下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区,中间给子2.5~3cm 宽铅块以保护脊髓。当照射至 36~40Gy应注意缩野保护脊髓。当剂量至 50Gy时。下颈部及锁骨上预防性照射区可以结束,原发灶及上颈部淋巴引流区继续照射至 60 Gy。此后再次缩野,仅包括病变区加量至 65~70 Gy,达根治剂量。对于非浸润生长的舌根癌,高剂量率近距高后装组织间插植是一种较有效的手段。常在外照射达45~50Gy 时,休息2周再行插植,T1-2 期病变为 20~25 Gy,T3-4 期病变为 30~40 Gy。

TOMO是做 头颈肿瘤 放疗 最优的机器
放疗并发症
1.急性反应
(1)口咽部急性黏膜炎:表现为程度不一的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是口咽癌放疗中最常见的急性反应,常伴中至重度吞咽疼痛和吞咽因难。出現时间多为放疗开始后2周,随着剂量增加逐渐加重,第5~6周后恢复。急性黏膜炎会导致患者进食困难而引起营养不良,绝大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会减轻 10%以上。针对急性反应,放疗前应给予口腔护理,拔出残根和修补龋齿。放疗中保持口腔卫生清洁,进食后用漱口水漱口。必要时根据咽拭子培养结果子以含有抗生素、碳酸氢钠或表面麻醉剂的漱口液漱口。严重时可予以抗生索及短期激素治疗,减轻疼痛和急性反应。对于急性黏膜反应导致的营养不良,通常需要给患者放置鼻饲管或行胃造瘘输注营养液。
(2)唾液腺:首次放疗后4~6小时即可出现照射后腮腺肿帐、疼痛,可给于冷敷,加强含漱,无需其他特殊处理。如症状持续不退,应考虑有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随之出现口干,原因是唾液腺受损,导致口腔感染,龋齿发生率明显增高,应嘱患者注意口腔卫生。
(3) 味觉改变:放疗后3天即可发生,放疗后 6个月逐渐恢复。
(4)皮肤反应:表现为包素沉着、毛囊扩张、皮肤瘙痒、干性和湿性脱皮。对症处理包括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口含维生素 B的喷剂(局部使用,如 宁之助 等)。
2.晚期放射性损伤 喉软骨坏死为放射的远期并发症,只有在剂量很大(大于 85Gy)时才可能出现。在软骨本身受侵的患者中,放疗后发生软骨坏死的机会相对增多。颈部皮肤纤维化发生率约11%。
疗效与预后
扁桃体癌是一种单纯放疗即可取得较好疗效的恶性肿瘤之一,放疗后5年生存率为 32.4%~83%。临床I、II期患者放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100%和 80%,而病变发展至晚期,仅为 20%~60%。文献报道,软腭癌单纯放疗的 5年生存率为30%~ 60%,舌根癌放疗后5年生存率为40%~60%。
四区
五区
本文是曾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