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脊柱椎体血管瘤--危害和治疗
1.什么是椎体血管瘤
椎体血管瘤是指原发在脊柱的血管性肿瘤,多为良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人群中总的发病率在11%左右。病变以增生的毛细血管及扩张的血窦为主要特征,大多位于胸椎,颈及腰椎者较少,部分患者可累及整个椎骨。
2.如何发现椎体血管瘤?
很多检查都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椎体血管瘤,X线片可见椎体中有竖状条纹,栅栏状,CT显示为“骨柱”椎体呈正常大小且无膨胀,椎弓棘突病变则密度减低,磁共振 T1和T2均为高信号。

图1 椎体呈蜂窝或栅栏状
3.椎体血管瘤有什么危害呢?
多数病人没有症状(图2),若病变快速生长或外伤导致椎体骨折,会造成胸背部疼痛,周围有压痛和叩击痛(图3)。有一部分患者若治疗不及时,病变持续生长,可累及整个椎骨,造成脊髓和神经根受压(图4)出现腰疼和腿疼,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瘫痪、失禁(图5)等严重情况。

图2 仅侵犯椎体、椎弓根,多无症状

图3 血管瘤伴骨折出血压迫椎管,症状腰痛

图4 腰椎血管瘤伴神经压迫,症状腰痛伴腿疼

图5 全椎骨受累伴脊髓、神经根受压,症状瘫痪、大小便失禁
4.椎体血管瘤需要治疗吗?如何治疗?
对于椎体血管瘤较小、稳定、无症状的患者,暂不用治疗,但要定期复查磁共振,同时避免外伤,以免造成椎体骨折。
对于有疼痛症状、病灶持续生长存在神经受压风险的病人应考虑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该方法可灭活肿瘤细胞,又可较快止痛,同时可加固椎体“硬度”和应力,预防骨折和神经受压。

详细治疗可观看我在2021年中国抗癌协会(CSNO)的讲课视频
5.骨水泥微创治疗椎体血管瘤的手术,安全吗?有没有危险?
骨水泥注射治疗是通过微创穿刺的方法将调拌好的骨水泥注入椎体血管瘤中,一方面可以热凝肿瘤,另一方面可以硬化肿瘤同时填充蜂窝状的病变椎体,增强椎体硬度和强度。

骨水泥注入椎体血管瘤模拟图
传统手术时常需要借助X线透视,由于解剖遮挡,对于位于上胸椎的血管瘤,传统透视无法清晰显示,盲目的穿刺操作可能造成穿刺针位置不理想,甚至误伤脊髓 ,直接造成病人瘫痪,而且不停地透视,病人和手术医生均需要遭受较大剂量的电离辐射。
而最新技术,术中CT(O-arm)结合实时神经导航的使用很好地解决了以上这两个问题,前者可以实时获取病人术中脊柱的三维解剖信息,而后者可以将此信息与导航工具结合,实时显示穿刺针与脊柱的位置关系,从而引导术者精准实现“导弹级椎体穿刺”。

术中CT和神经外科导航系统
6.经皮微创精准骨水泥注射治疗椎体血管瘤---到底是什么手术?

术中CT联合神经外科导航系统精准微创经皮穿刺

术中CT透视下可精准观看穿刺位置和骨水泥弥散情况

术中CT可无死角观察穿刺针位置和骨水泥

术中CT观察可见骨水泥完全填充椎体血管瘤,弥散充分,无渗漏
当然,对于多发或者复发的老年血管瘤患者,也可考虑进行放疗,整体效果因人而异。目前有报道使用无水酒精治疗椎体血管瘤,但整体不如“骨水泥”使用广泛,且风险较高。有急性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者,可进行手术减压+脊椎重建,缓解脊髓受压症状,但术中出血甚多,对手术技术要求高。
本文是孙振兴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