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杨晓辉 三甲
杨晓辉 副主任医师
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儿童康复科

宝贝在练习走路时,该注意什么?

192人已读

经常有家长问,我该怎么训练宝宝走路呢?我现在在给宝宝练习走路,我该注意些什么呢?因此整理了一些很多家长在练习宝宝走路时会遇到的问题,或者说是误区。

误区一:会爬之后应该尽快练习走路很多父母看到宝宝刚刚会爬,就急着让他站立和行走,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爬行对于宝宝的各方面发展都非常有帮助。例如:锻炼核心肌群,核心肌群是宝宝成长发育的基础,能增强肩部的稳定性,为宝宝今后学习吃饭、写字打基础。学习如何控制下肢,稳定骨盆,为今后走路打基础。

误区二:用学步车帮助宝宝练习走路学步车容易在宝宝还没有准备好时就提前让宝宝练习走路,具有导致宝宝下肢发育不良的风险。宝宝在站立时学步车提供了大量的支撑,极容易导致宝宝使用错误的站立姿势。

误区三:学步鞋能够帮助宝宝学习走路“学步鞋”这个名字本身就非常容易误导人。鞋子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脚部,穿学步鞋不是为了学习走路,而是为了保护宝宝的脚部不受伤害。宝宝在学步期间应该尽量光脚,直到宝宝可以独立行走时再开始穿鞋。在光脚走路时,脚掌能够更加直接的接触地面,接收地面传来的压力,感知地面的高低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身体平衡。

注意姿势

在学走路的时候,由于下肢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现不正确的走路姿势,但大多数都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宝宝逐渐成长,大多会慢慢自行调整,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

偏内八字的姿势可说最为常见。除此之外,有些宝宝也可能出现脚板重心偏内而出现脚丫外侧翘起的现象。这是由于宝宝的筋很柔软,而且还不会完全控制脚板的肌肉,所以会在脚板内侧发力,造成外侧有些翘起,对此父母不需要过于担心。在宝宝刚出生时,小腿多会向内有些宝宝学走路时经常跌倒,让父母十分担心。事实上,这是由于宝宝的平衡感及肌肉运动协调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容易出现重心不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只要宝宝跌倒的情形在逐渐改善,或是跌倒次数日益减少,那就表示宝宝一直在进步,也就不用太过紧张。在宝宝学走路时,父母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原则,来检测宝宝腿部发展是否出现异常。最基本的就是观察宝宝的双腿(整个下肢),看外观有无异常,比如单侧肥大、大小肢、长短脚等。一旦发现宝宝双腿皮肤的纹路出现不对称的情形,那就很可能出现了长短脚。另外,注意宝宝的髋关节在走路时是否能顺利张开、有无发出声响。如果有这种情形,很可能是有先天性的问题,比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另外,在人体发育初期,大腿骨会偏向内旋,导致宝宝两腿与膝关节向外远离,形成O型腿,也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膝内翻”。在开始学站或学走路时,宝宝O型腿的情形会更加明显,但随后便渐渐好转,会自行调整回来,在1岁半以前几乎都会恢复正常。如果宝宝的O型腿超过2岁仍未改善,就需要请医师诊断治疗。

杨晓辉
杨晓辉 副主任医师
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儿童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