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拇外翻健康科普

发表者:田建 人已读



1.什么是拇外翻


拇外翻是最常见的足部畸形,是第一跖趾关节的进行性畸形,严重的可伴有足部疼痛和行走障碍。拇外翻导致第一跖骨头内侧出现骨性的隆起,因此又称为拇囊炎,有些人也称之为脚上长“拐子”。

严重的拇外翻常导致行走步态的变化,如身体的负重中心向足的外侧转移、足部旋前、跟腱挛缩、单侧肢体的平衡能力下降。这些力学变化会导致足部的疼痛和运动受限。

拇外翻在总人口中患病率很高,在18-65岁年龄段中发病率约为23%,65岁以上人群占35.7% 。


临床相关解剖学


拇外翻角:踇趾的轴心线和第一跖骨的轴心线之间形成的夹角。小于15°被认为是正常现象。大于20°被认为是异常的,大于45°是严重的拇外翻。

一二跖骨间夹角:是第一和第二跖骨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一般小于9°为正常。


2.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宽松的鞋子对足趾的横向挤压较轻

病因尚不完善,遗传因素在拇外翻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已证实某些因素在拇外翻疾病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性别:女性比男性高出10倍的发病率

鞋类(紧身尖头鞋):在20-39岁间长时间穿尖头鞋和(或)高跟鞋,对后期拇外翻的发展至关重要。

先天性畸形

小腿后方腓肠肌或跟腱紧张

严重的扁平足

全身关节松弛征

临床表现

踇囊处红肿,骨性突出会影响穿鞋;

脚掌变宽,需要穿更宽大的鞋子;

踇趾挤压第二足趾,可以产生交叉趾畸形;

第二趾出现屈曲畸形,穿鞋时容易摩擦背侧,容易出现痛性老茧;


前脚掌出现老茧伴疼痛: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鸡眼”,穿平底鞋或皮鞋时足底有刺痛;


3.预防:

遗传因素或易感性因素(例如全身韧带松弛)是不能预防的,而其他情况则是可以的。例如,穿合适的鞋子(不要太紧)并避免高跟鞋可能是预防拇外翻的重要措施。

4.非手术治疗:

穿更宽大的鞋子:以帮助消除内侧隆起(踇囊)的摩擦,例如,应为患者提供鞋头更宽,更深的鞋;

矫形器:如纠正扁平足,严重的扁平足可加重拇外翻;

跟腱或小腿三头肌的拉伸训练;

这些治疗可以在软组织的继发性挛缩和关节表面改变前应用。

5.手术治疗:

如果非手术治疗失败,可以考虑手术。

在选择手术之前,必须确定拇外翻的严重程度。为了做到这一点,要进行负重的X线片检查。

根据长期的临床资料显示,仅通过软组织松解和磨除骨突很难纠正拇外翻,失败率非常高。因此目前的主要是通过第一跖骨及近节趾骨的截骨来纠正畸形。

截骨治疗:


一般可以选择第一跖骨远端的“ V”形截骨,手术相对较简单,疗效明确,在第一跖骨头内侧由内侧至外侧进行截骨,向外侧推移跖骨头,然后螺钉固定。对于畸形比较严重的,可以在以上基础上,在踇趾近节趾骨的内侧上做楔形截骨,可以进一步矫正拇外翻。

微创截骨内固定


对于轻中度的畸形,可以选择微创截骨内固定,术后肿胀时间较短,恢复时间较快。

术后处理:

只要内固定足够牢固,可以允许术后穿专用的硬板鞋行走。并给予自粘绷带加压包扎消肿治疗。术后2周就可以进行第一跖趾关节的屈伸活动训练。通常在术后6-8周后可以穿运动鞋,3个月时可以进行慢跑等有强度的力量训练。


对于内固定比较牢固的,我们一般推荐用A图所示的硬板鞋,行走时对步态的影响相对较小,可以更快速的恢复。

对于B图所示的前足减压鞋,可以更好的减少手术的部位受力,相对更安全,但是术后对行走的步态影响较大,仅适用于骨质疏松较重,且无法进行坚强内固定的。

本文是田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