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红叶
李红叶 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儿科

咳嗽的秘密之“哮喘”

885人已读

每次上门诊都会看到几个熟悉的小面孔,伴随着家长恨铁不成钢的叹息:医生,我家娃又咳嗽了!“我家娃体质差,容易感冒,是不是需要补一补,增加点免疫力”,那么咳嗽、流鼻涕就是又感冒了吗?真的需要补一补吗?

据统计导致1-6岁儿童去医院就诊的最主要原因是呼吸道疾病,其中咳嗽是最主要的症状。

很多哮喘儿童常以反复呼吸道感染为主要临床特征,而被认为是“反复呼吸道感染”,没有得到准确的诊断及规范治疗,严重影响了生活及生长发育,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很大负担。

现在我们就来揭示一下哮喘的秘密。

一、什么是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复杂,个体差异很大,其症状又以非特异表现为主;有时仅一种临床症状突出像慢性咳嗽或仅有胸闷表现而不存在喘息等,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故当儿童因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运动以及过度通气(如大笑和哭闹)等有关因素而出现上述呼吸道症状时,以及可闻及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时,应高度怀疑哮喘。

二、哮喘会遗传吗?

哮喘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异质性疾病,有一定的家族高发倾向,有报道称父母中一方有哮喘的,子代患病率为20%,较正常儿童高2-5倍;父母双方均患有哮喘的子代患病率可高至50%。

那有遗传过敏体质的人会不会一定患哮喘?不一定!因为哮喘发病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在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接触环境中过敏原像螨虫、霉菌和花粉等、烟草暴露和环境污染等。

2020年GINA中指出空气污染与全球13%儿童哮喘发生有关。虽然具有哮喘家族史的儿童哮喘患病可能性增高,但避免环境因素,加强对哮喘疾病的认识,哮喘可预防可控制。

三、儿童支气管哮喘有哪些类型?

根据症状分类:(1)典型的哮喘: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表现,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

(2)不典型的哮喘:

①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咳嗽持续>4周,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剧,以干咳为主,抗生素治疗无效,抗哮喘治疗有效。

②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胸闷或长叹气持续或反复发作≥8周,且以胸闷为唯一或主要的临床表现,无喘息、气急、慢性咳嗽等典型哮喘的症状。

③隐匿性哮喘:无反复发作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的表现,但长期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

四、儿童哮喘如何诊断?

哮喘的诊断主要依据呼吸道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证实存在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并排除可引起相关症状的其他疾病。

1.反复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运动以及过度通气(如大笑和哭闹)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雾化吸入治疗可视为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②抗炎治疗后肺通气功能改善;(2)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3)最大呼气峰流量(PEF)日间变异率(连续监测2周)≥13%。符合第1~4条或第4、5条者,可诊断为哮喘。

五、儿童哮喘与成人哮喘有何不同和联系?

年幼儿哮喘主要由呼吸道感染诱发,随年龄增长过敏原诱发哮喘增多;运动性哮喘在儿童也较成人多见。预后与成人哮喘不同:儿童由于免疫功能不完善,肺及气管支气管发育不成熟,哮喘发病率高于成人,但经过规范化治疗,随着感染减少和肺功能的发育等因素,60%的哮喘患儿在青春期症状消失,但有些患者在成人期可能重新出现。

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哮喘是儿童期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会自愈;用激素治疗会有很多副作用,而不遵从医嘱治疗。但事实相反如果儿童哮喘不正确诊断,不早期正规治疗,儿童哮喘可以影响肺发育,尤其是多重过敏的重症哮喘,80-90%可以发展成为成人哮喘,成年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生率明显增高。

六、儿童哮喘的治疗原则

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提出,长期、连续、规范、个性化的防治方案能有效地控制哮喘,使哮喘儿童拥有与正常儿童一样的生活。

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是目前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和最有效的药物,需每1-3月复诊1次,根据肺功能、C-ACT评分等评估逐渐减量,直至停药,其治疗的依从性直接影响了哮喘控制的结局。

李红叶
李红叶 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