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心脏病科普小知识(1):初识先心病
一、心脏是如何工作的?

人的心脏就像一个肌肉做成的水泵,24 小时不间断的跳动,把血液源源不断地泵入全身各个部位和器官。如果按照每分钟心跳 70 次,寿命为70 岁计算的话,那么人一生心脏要跳动近 26 亿次。
心脏分为左心及右心两侧,左右心又各自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及右心房、右心室共四个心腔。心脏的作用类似于水泵,昼夜不停地将血液由静脉吸入心脏右侧(由右心房进入右心室),再将血液泵入肺内,血液在肺内接受氧气后流入心脏的左侧,经左心房至左心室再射入动脉血管内,通过主动脉及其全身动脉分支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为人体所有的活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成分。
二、先天性心脏病是怎么产生的?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畸形,约占各种先天畸形的28%。其发生的原因多数是由于孕妇在怀孕的最初三个月内受病毒感染、放射性辐射、某些药物的影响、缺乏营养以及某些遗传因素,使胎儿的心脏发育异常,从而造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乐氏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

三、先天性心脏病如何发现?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许多先心病可以早期手术治疗。因此及早发现可疑症状是关键,以便及时检查,明确诊断,采取必要的措施。一般出现症状,通过就诊正规医院,医生查体发现心脏杂音,通过胸片、心电图、心超等检查,不难明确诊断。宝宝发生以下几种症状,家长要引起注意:
1、婴儿哭声低微,声音嘶哑
2、呼吸急促,吃奶无力
3、胃口小,生长发育不良
4、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多汗,剧烈活动或哭吵后唇周发紫
5、抵抗力弱,容易患感冒、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病,且患病后不易恢复

四、检查发现先天性心脏病该怎么办?
近些年来,国内先心病诊断技术和外科技术发展很快,大多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通过手术纠治的成功率已达95%以上。但是有些患儿因家长疏忽,延迟求医,使病情已达晚期,或失去手术机会,或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增加了手术危险性。为此,我们提醒家长:
(1)尽早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明确心脏畸形性质、程度,决定手术合适的年龄,尽量选择大一点的三甲医院,切勿抱着“等大一点再治”的想法,延误病情。
(2)对有心脏杂音但无症状的儿童,有时医生会告知观察随访,此时家长也不能疏忽大意,应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拍胸片,做心电图、心超等,以了解杂音的变化和心功能的情况。必要时考虑手术以预防心内膜炎等并发症。
(3)对于因年龄或其他因素需要等待手术的患儿,要注意防止感冒,培养刷牙习惯,保持口腔卫生。发现蛀牙、扁桃体炎要积极治疗。如有长期发热不退,要及早请医师诊治,避免剧烈体育活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

本文是李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