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医生对“清零”与“共存”的理解
“动态清零”是国家的新冠疫情防控总方针。这个方针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针对新冠传染病的处置,必须体现“全或无”的特点。“全”就是“全员检测”。“无”就是“动态清零”。现在把“全员核酸”的提法改成了“区域核酸”,“区域核酸”也必须是区域的全员。这不是原理,是常识,因为“火药库里容不得一根火柴”。这也是为什么针对新冠疫情,要“敲门检测,不落一人”。
别说是“大号流感”,就是流感出现了爆发性疫情,也是要启动应急预案,升级管控的。
那么,“清零”的对象是什么呢?又为什么是“动态”的呢?
“清零”的实质是消除感染源 ,所以,除新冠感染者(潜伏期病人、发病期病人、恢复期病人、无症状感染者)外,新冠密接者、新冠次密接者,也要“清零”,但这些人群中的核酸检测可能是阴性的,所以才有了“社会面清零”的提法,即:上述病人被有效的管控起来,使管控外的人群,几乎不存在传播风险。为什么要说“几乎”呢?因为可能有漏诊的,所以“清零”的前面,还要加上“动态”两个字,就是针对传染源或可疑传染源,再出现、再管控、再清除。所以,完整的表述是:“社会面动态清零 ”。
“共存”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在起源上,“病毒在先,人类在后”,也就是说,人类从诞生那天起,就一直与病毒共存,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这是广义的“共存”。
狭义的“共存”,指人类与新冠病毒的共存,这几乎是一个必然的结局,换句话说,新冠病毒是杀不绝的。这决定了人类对新冠疫情的战役,不是歼灭战,而是持久战。这个持久战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暴发流行期):实行“动态清零”的策略。
第二阶段(过渡期):实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策略。直到新冠病毒的死亡率接近于流感。
第三阶段(适度散发期):实行与病毒共存的策略。放开管控,回归正常生活。
可见,“清零”与“共存”都没有错,是针对新冠疫情不同阶段的具体策略。
上海的问题,是对疫情爆发流行所带来的民生危机、管控能力不足缺少必要的预见。
百姓的诉求,表面看有千条万条,其实无非就四条。
1、要活命→求物资。
2、要安全→求管控。
3、要实情→求公布。
4、要公平→求等价。
这些诉求意味着老百姓的生命权、健康权、知情权 、公平权。疫情的封控,不是剥夺这些核心权利的理由。
这次疫情,老百姓最不满意的是社区,这说明社区功能对传染病防控乃至于未来战争的应对,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社区很委屈,喊出了“社区不是万能的”实情。希望未来的社区,一定要向“万能型社区”努力,因为:社会的反应能力在社区!社会的动员能力在社区!社会的执行能力在社区!社会的保障能力在社区!
本文是胡延祖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