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及时康复干预,降低后续骨折风险!
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
概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0P)是一种全身性骨病,特征为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骨强度下降、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是世界上发病率、死亡率最高,医疗费用消耗最大的疾病之一,疼痛、脊柱变形和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因其致残率较高、治疗周期较长、治疗费用高昂,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
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在维持骨折稳定的基础上,尽快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或者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预防神经压迫等并发症。
康复干预的目标
近期目标:缓解疼痛,增强肌力与耐力,改善平衡功能,提高关节活动度,预防跌倒,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远期目标:降低骨折风险,提高参与能力,提高骨密度或延缓骨密度下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适应症
①脊柱压缩性骨折症状和体征较轻,影像学检查提示脊柱结构稳定,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②非脊柱骨折、骨折移位不明显的稳定型骨折或合并内科疾病无法耐受手术者。
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早期康复治疗、规范化康复治疗。
开始干预的时间
- 确诊骨质疏松症后即可开始干预;
- FRAX骨折风险评估髋部骨折概率≥3%或者任何重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概率≥20%,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危患者,也考虑开始干预治疗。
注:FRAX (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骨折风险评估工具),主要用于预测患者未来10年发生髋部骨折以及任何重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概率
康复治疗的方案
01
低频脉冲电磁场
低频脉冲电磁场可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辅助康复治疗措施。
研究表明,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采用高能抗谐振低频变化脉冲电磁场改变人体生物电、改善生物场,促使成骨细胞增生,抑制破骨细胞生成,改善骨代谢,从而增加骨量和骨强度。
02
有氧运动
适宜的运动不仅能够产生机械刺激促进骨质形成,还能调节机体内分泌系统,提高机体雌激素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质生成,有效防止骨质流失进而起到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健身操、广场舞、瑜伽等,但不建议进行跳跃、跑步等冲击性强的运动,因为这类运动可能会增加脊柱和下肢末端的压力,使脆弱的骨骼发生骨折。
在进行有氧运动时,心率变异率建议控制在30%以内,每次时间≥30min。
03
抗阻训练
渐进抗阻训练能够增加肌肉的横截面积、肌纤维数量,从而提高肌肉力量,肌肉的牵拉力以及重力通过器械传递到骨骼的力量能对骨骼产生一定的刺激,进而促进骨形成。
适合老年人进行的抗阻训练包括:下蹲、推墙、足趾站立等。
04
全身振动训练
振动诱发的机械信号被证明具有成骨效应。
低振动强度的全身振动训练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跌倒,在提高腰椎骨密度方面有肯定疗效,能有效减少绝经后女性腰椎BMD降低事件的发生,同时可以减轻患者疼痛。
05
平衡训练
骨质疏松性骨折通常由跌倒引起,平衡训练对减少骨质疏松症患者跌倒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推荐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平衡训练以改善平衡能力,预防跌倒和骨折。
小结
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康复干预涉及到多个方面,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康复评定内容,作出相应的康复诊断,制定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
本文是王善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