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苏伟 人已读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由大型脑动脉的单个穿通支闭塞引起的非皮质性小梗死(直径0.2-15mm)。这些分支呈锐角起自Willis环的大动脉、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主干或基底动脉。尽管该定义意味着病理学确证是必要的,但根据适当的临床综合征和放射学检查结果可能得到体内诊断。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腔隙性脑梗死”的历史
19世纪30年代末,Dechambre首先使用“腔隙(lacune)”这个词描述尸检中发现的脑皮质下区域的软化灶。当时对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些脑部软化灶还不清楚。20世纪60年代,Fisher提出了“腔隙性假说”,认为这些“腔隙”是由于高血压导致的小血管慢性病变所致,脑内不同部位的“腔隙”可以出现不同的症状,但这些腔隙对生活的影响比较小,预后较好。此后,随着影像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比如CT和核磁的发明,发现了更多的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的病人,一些学者认为造成这些腔隙性脑梗死的原因来源于心脏、主动脉或大动脉的栓子随动脉血流漂到远端小血管内导致血管栓塞引起的。
“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部位?
“腔隙性”脑梗死常发生于基底节(壳核、苍白球、丘脑和尾状核)、皮质下白质(内囊和放射冠)以及脑桥。与这些部位相关的血管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分支、Heubner回返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丘脑穿通支及基底动脉的旁正中分支血管。这些小分支发自于大动脉,因此特别容易受到高血压的影响。另外,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部位常常是“终末动脉非吻合区”。换句话讲,就是不同动脉供血区之间的部分,在这个区域内穿通支血管间不重叠,无吻合支。
头颅CT显示腔隙性脑梗死,红圈处
小白点处即是腔隙性脑梗死的部位(颅脑核磁DWI)
导致“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
腔隙性脑梗死模式图(图片来自于网络)
引起“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的罕见“腔隙性”脑梗死的疾病?
如何才能更好的预防“腔隙性脑梗死”?
本文是苏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