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善闻 三甲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泌尿外科

别让隐睾成隐忧!隐睾的由来,隐睾怎么处理?

1645人已读

1岁孩子隐睾,是否要手术?

图片1.png

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

现在孩子还小

也不需要这个功能

等青春期再说也不迟

图片2.png

错!!

对于先天性隐睾

医生建议

出生后6个月后要尽早进行手术

一定要在18个月内完成

1岁小孩发现隐睾若不及时处理,青春期睾丸可能就没有产生精子和产生雄性激素的功能。

图片3.png


那么,怎么发现孩子是不是隐睾?

儿童隐睾具体是怎么回事?怎么处理?

一.隐睾

隐睾在足月男婴1岁时发病率约1%~4.6%,早产儿隐睾发生率明显增加,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其隐睾的发生率高达60%~70%。早产儿出生后睾丸会继续下降,至12周龄其隐睾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接近足月儿水平。临床上将隐睾分为可扪及睾丸和未扪及睾丸两类,约80%的隐睾睾丸可扪及[4]。睾丸是否可扪及和其具体位置是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出生后睾丸仍有自行下降可能,一般在出生后3-6个月。1岁以后睾丸基本不会自行下降。1周岁时发生率为1%。单侧约占75%,双侧约占25%,右侧明显多于左侧。

二.隐睾是怎么形成的?

1.睾丸的家

睾丸的出生地点是腹膜后腔。孕25-30周时,在睾丸引带的引导下胎儿睾丸下降,最后把家安置在阴囊。

图片4.png

2.睾丸回家之路被拦截

如果在移动的起始阶段,激素分泌不足,睾丸下移就缺少动力,停滞在腹膜后腔;如果在移动的过程中,路上遇到障碍,睾丸不能通过路障,就会停在身体的某个位置,不能下降到阴囊。在医学上,如果睾丸没有下降到阴囊,停滞在身体内部,就称之为隐睾。因为阴囊内部没有睾丸安家,阴囊里面没有内容物,阴囊会慢慢缩小。

睾丸下降至阴囊常是先左侧后右侧。如睾丸未降至阴囊底而沿睾丸引带尾端其他分支下降至会阴、耻骨部或股部,则成为异位睾丸

未降入阴囊的睾丸常有不同程度的发育不全,体积明显小于健侧,生殖细胞发育障碍,精原细胞数量减少,位置越高,病损越重;年龄越大,病损越重。单侧隐睾,对侧正常下降也可能有病理性改变(交感性病变)。

三.隐睾的病因

1、解剖因素:

包括:①在胚胎期,睾丸系带很短或缺如,不允许睾丸充分下降。②睾丸系膜与腹膜发生粘连,使睾丸无法向下。③睾丸的血管发育异常,弯曲或皱折,从上方牵拉而限制睾丸下降。④精索的血管或输精管太短。⑤睾丸体积过大,腹股沟管过紧或外环远端进入阴囊的口缺乏,则睾丸无法进入阴囊内。⑥阴囊发育异常,阴囊太小,容不下睾丸。

2、内分泌因素:

睾丸下降要有足够的动力,那就是要依靠母体的促性腺激素刺激胎儿睾丸间质细胞产生雄激素,所以:

①睾丸本身有缺陷时,对促性腺激素不产生下降反应而发生隐睾;②因睾丸下降发生在血液中促性腺激素浓度很高时,所以当母体促性腺激素匮乏,也会导致睾丸下降不全。

3、遗传因素:

有部分隐睾病人有明显家族史,故遗传因素也许是隐睾发生原因之一。或许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导致隐睾的发生,预计随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原因会一一明朗化,从而找出有效的防治方法,阻止这种疾病的发生。

四.隐睾会有什么危害?

1.不育:睾丸的生精过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正常情况下,阴囊中的温度低于腹腔温度约1.5℃~2℃,正好适合于精子的产生和雄激素的分泌,如果睾丸留于腹腔中,则精子的产生及雄激素的分泌将受到很大的影响。隐睾的话,睾丸的生精能力很差,精子的成活率也低。

微信图片_20220508160512.gif

睾丸留在身体内部就如被困在火海

医学研究证实,睾丸停滞在身体内部两年以后,就会对睾丸的生精功能产生影响,导致精子产生障碍。因此对于隐睾病人,应该尽早治疗,治疗时间应该不晚于2岁,否则睾丸的产生精子的能力就很难恢复了。

2.恶性变:隐睾可以大大增加睾丸癌的发病机会,睾丸未降的位置影响着睾丸发生肿瘤的相应风险度,位置越高,恶性变的风险越大,有关数据显示隐睾患者睾丸癌的发病几率是正常人的40倍。

3.易发生睾丸扭转,睾丸扭转的最佳治疗时间为发生后6小时内,一旦错过治疗时间将会形成该侧的睾丸坏死,从而行该侧的睾丸切除术。

4.隐睾患者大约65%有疝气。

5.空虚的阴囊可引起自卑感,精神苦闷、长期会形成性格孤僻。

五.隐睾诊断

体格检查是确诊隐睾、鉴别回缩性睾丸的唯一方法,也是区分可扪及睾丸和未扪及睾丸的可靠方法。超声对睾丸体积测定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能仅靠超声检查诊断隐睾和选择手术方式。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检查对于隐睾的诊断价值不大。

为提高体检阳性率,强调多人、多次、多体位重复体检。检查时将患儿置于平仰卧位或双腿交叉卧位,在腹股沟区采用“挤牛奶样“手法从内环口向阴囊方向推挤睾丸。若能将睾丸推入阴囊,但松手后睾丸又退缩回腹股沟区,称为滑动性睾丸,属于隐睾范畴;若松手后睾丸能在阴囊内停留,称为回缩性睾丸,非真性隐睾。检查者应避免手温过低,因冷刺激致过度提睾反射而影响检查结果。

若发现患侧睾丸未扪及,但健侧睾丸较正常同龄儿睾丸增大的情况,常提示患侧睾丸缺如或萎缩。由于该体征缺乏诊断特异性,不能因此而否定外科探查必要性。腹股沟区未扪及睾丸,需仔细检查耻骨区、股部、会阴部以除外异位睾丸。

六.隐睾的治疗

隐睾影响这么大,那要怎么治?关于隐睾的治疗,其目的为保全患者生育能力,避免精神心理不良影响,减少性功能不正常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睾丸未降跟激素水平有关,某些医疗中心使用激素治疗诱导睾丸下降,并且可能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手段继续使用,以期改善生育力。

治疗年龄建议自6月龄(校正胎龄)开始,最好在12月龄前,至少在18月龄前完成。治疗时机会影响到成年后精子生成、激素分泌以及肿瘤发生。回缩睾丸需定期监测(每年)并持续至青春期,直到睾丸不再回缩且停留在阴囊内,无需药物或手术治疗。

(一)药物治疗

激素治疗的理论基础建立在HPG性腺轴激素的不足导致隐睾产生,故生后补充相应的激素诱导睾丸引带的继续迁移,进而将睾丸牵引至阴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常用药物,每个方案推荐使用剂量及使用频率差别较大。隐睾位置越高,激素治疗成功率越低。

目前主要激素治疗隐睾的方案:

1、HCG 50IU/(kg·次)肌肉注射,1周2次(<1岁),3~5周为1个疗程(总剂量6000~9000IU)。

2、GnRH 400μg/次(每个鼻孔200 μg)滴鼻3次/d,4周为1个疗程。

3、HCG[500IU/周(<2岁)或1000IU/周(>2岁)]+HMG(75IU/周),6周为1个疗程。

4、HCG 1500IU/周×3周,GnRH 1200μg /d×28 d或HCG 300IU/周×4周,GnRH 1200μg /d×28 d。

5、HCG 500~4000 IU/次,2次/周×6周;FSH 75 IU/次,1次/周×6周。

hCG治疗隐睾的有效率为30%~40%,LHRH的有效率约30%。激素治疗的效果与隐睾所在的位置密切相关,位置越高,疗效越差。腹内型隐睾激素治疗几乎无效。

激素治疗失败的原因:①隐睾的病因不是激素失调造成的;②解剖上的障碍,主要有鞘状突或鞘膜发育异常,其次是机械性梗阻,如异常的引带残余或筋膜覆盖阴囊入口。

(二).手术治疗隐睾是最安全、疗效最佳的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对于6月龄(矫正胎龄)时睾丸仍未下降至阴囊者,建议尽早手术,最好能在12月龄前手术,建议最晚不超过18月龄。对于回缩睾丸,需每年随访并持续至青春期,直到睾丸不再回缩且停留在阴囊内。

因为隐睾在出生后6月龄再发生自发下降的可能性极小,同时隐睾内的胎儿期生殖母细胞向成人暗型精原细胞的正常转换受损(发生在六月龄),所以建议在六月龄后如果孩子睾丸未下降入阴囊,应该尽快手术干预,不超过两岁。拖延时间只会进一步降低睾丸内精原细胞储备,成年后发生无精子症的概率大大增加。同时因为无法正常转化,生殖母细胞出现恶变的可能性也像一颗手榴弹一样随时潜伏(隐睾发生睾丸肿瘤的概率是普通睾丸的2.9倍)。

图片6.png

1.可扪及隐睾

睾丸固定术成功率为90%以上,可采用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

2.未扪及隐睾

腹腔镜手术探查是诊断未扪及隐睾的金标准,较腹股沟手术探查更利于明确睾丸位置,缩短手术探查时间。但需要向家属说明:由于异位睾丸、患侧腹膜血管分布变异等因素,腹腔镜探查仍难以完全避免假阴性。如在腹腔内见精索血管盲端,提示该侧睾丸缺如,可避免盲目的腹股沟探查。

高位腹腔型隐睾可选择Ⅰ期或分期Fowler-Stephens手术。分期手术时,首次手术采用腹腔镜下在距睾丸1~2 cm处离断或结扎精索血管,以促进侧枝循环建立,6个月后再行第二期手术。分期Fowler-Stephens手术睾丸存活率在90%以上,而对于Ⅰ期手术睾丸存活率尚存争议,从50%到90%不等。微血管自体移植的睾丸存活率可达到约90%,需要技术娴熟且有丰富显微外科经验的医师才能完成。

年龄超过青春期而未治疗的隐睾患者,有研究表明近50%的患侧睾丸组织中仍可见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殖细胞;而2%的患者睾丸管腔内有生殖细胞瘤形成。因此,对于超过青春期的隐睾患者,建议常规行睾丸组织活检,根据病理结果行下一步治疗。

3.手术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隐睾手术是将睾丸位置下移至阴囊内,术后仍可能发生的睾丸功能障碍或恶变。因此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睾丸生长情况、位置。若出现患侧睾丸增大、位置异常,及时复诊。手术后建议每3个月复查1次彩超至术后 2 年,以后每年复查 1 次,直至 18 岁,以便及时发现睾丸萎缩或回缩 。

七.预后

单侧隐睾患儿生育率与正常男性基本相同,双侧隐睾患者生育率则显著下降。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隐睾患者发生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风险增加5~10倍,尤其是腹腔内隐睾或者双侧隐睾患儿。有证据表明早期行隐睾下降固定术能降低睾丸恶变概率,但术后发生睾丸恶性肿瘤的风险仍较正常人增高。因此,隐睾患儿在青春期以后仍需定期体检。


陈善闻
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