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导手册
做了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逐渐下地行走,但还需要积极配合康复功能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关节置换手术最好后的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使关节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
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吧!
一、体位
1、卧位
手术后3个月内以平卧为主,平卧时,患肢保持足趾向上、大腿分开的外展中立位。可间断性在膝关节后方垫一薄软枕,减轻下肢持续伸直的疲劳感。住院期间护士会使用枕头或防旋鞋帮助维持体位。手术两周后,可定时健侧卧,但两腿中间必须放置枕头,保持患肢外展位。手术3月后,经医生评估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及活动协调性满意后,允许无特别限制的侧卧。

2、坐位
术后第1天起,即可根据病人精神和体力等具体状况,可抬高床头半坐卧位坐起。手术后2~3天,可坐至床边或适当高度的椅上,并可允许患者使用马桶。坐位时,两腿对称分开,双髋保持外展,躯干与大腿的夹角大于90度。注意膝关节分开的距离应大于双足分开的距离,避免髋关节内旋。不可架二郎腿。术后2个月内,不宜久坐,否则易导致髋关节疲劳,如术前存在屈髋畸形,也不容易矫正。

3、站立
术后2~3天可以下床,在助行器或拐杖保护下站立活动。站立时,应挺胸抬头,目视前方,双下肢对称分开约20~30cm,足尖朝前。禁止双下肢交叉。

4、下蹲
术后经过康复锻炼,绝大多数病人在1个月内屈髋功能可达90度,这已能满足大多数日常生活、工作的要求,但在术后2个月内,要求屈髋不要超过90度。经进一步锻炼,部分病人屈髋可超过90度,甚至能够完全下蹲,但在术后半年内不要深蹲,以后也不主张刻意深蹲。
二、负重
通常情况下术后6~8周内可以使用助行器或双拐保护下部分负重,然后过渡到单拐、手杖,3个月后弃杖完全负重。具体负重时间要根据术中实际情况确定,请详细咨询你的手术主刀医师。
三、助行器及拐杖使用指导
1、助行器适用于初期的行走训练,尤其适宜老年人。待下肢力量逐步提高,步行时能良好控制身体重心后,逐步过渡到双拐、单拐、手杖,最后弃拐行走。
2、使用助行器步行时,双手持助行器向前移动,双上肢支撑体重的同时,迈出术侧下肢,然后助行器与术侧下肢同时负重,健侧下肢跟进。
3、使用双拐步行时,双拐与术侧下肢同时迈出,三点负重,然后健侧下肢跟进并向前迈出一步。
4、使用单拐或手杖步行时,拐杖或手杖握于健侧,与术侧下肢同时迈出,两点负重,然后健侧下肢跟进并向前迈出一步。
5、使用双拐上楼梯时,拐杖与术侧下肢留在原地,健侧下肢先上;下楼梯时,健侧下肢留在原地,拐杖与术侧下肢先下。

四、训练方法
1、早期转移训练
坐卧位转移 术后2~3天内,主要通过床头抬高下降完成。2~3天后,可通过床梁吊杆辅助逐步过渡到独立完成。
上下床转移:手术后2~3天,开始下床活动。下床时,先双手支撑身体坐起,将患侧下肢移至床边,保持身体略后倾和患侧下肢伸直及外展状态,慢慢转动身体,使双下肢移出床边,健侧下肢先下地,然后扶助行器站起。
坐立位转移:患侧下肢前伸,双手支撑扶手,身体重心前移,健侧下肢主要用力,扶助行器站起。



2、床上锻炼
深呼吸训练:用鼻深吸入空气,憋气3~ 5秒后,用口将气呼出,有痰时用力将痰咳出。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
踝关节屈伸训练:平卧或半坐卧位,先用力背伸踝关节,维持3~5秒后放松,再用力跖屈踝关节,同样维持3~5秒后放松。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大腿及臀部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包括股四头肌、腘绳肌、臀大肌和臀中肌。平卧或半坐卧位,用力收缩上述肌肉,维持3~5秒后放松。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

伸膝训练:平卧或半坐卧位,膝关节下方垫一软枕,屈膝20~30度,以膝关节为支点,将足跟抬离床面,尽量将膝关节伸直,维持3~5秒后缓慢放下。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
屈髋训练:平卧或半坐卧位,足跟不离开床面,保持膝关节向上,小腿向臀部缓慢回缩,屈曲髋关节45~60度,然后伸直。术后2天内在护理人员帮助下被动练习,3~4天后主动练习,并可逐步施加一定阻力。
髋外展训练:平卧或半坐卧位,保持足趾向上,挺直膝关节,整个下肢尽量向外展开,然后再内收至原来位置。术后2天内在护理人员帮助下被动练习,3~4天后主动练习。
侧卧髋外展训练:健侧卧位,双下肢伸直,两膝关节之间垫一软枕,保持术侧髋关节略外展状态,向上尽量抬高术侧下肢,维持2~3秒后放下。术后2周可在护理人员保护下开始进行。如无人保护,则术后3个月才可进行。

3、坐位锻炼
伸屈膝训练:小腿自然垂于床边,身体后靠在靠枕上,用力将膝关节伸直,维持3~5秒后缓慢放下,然后用力向后屈膝关节,同样维持3~5秒。术后3~4天后开始进行,并可在足背逐步增加负荷训练。
伸髋训练:斜坐于床边,双足着地,双手在床面支撑,向前将臀部抬离床边,维持3~5秒后放下。术后1周开始进行。
旋转训练:坐于凳上,双足分开,双膝合拢,练习髋关节内旋功能;双足并拢,双膝分开,练习髋关节外旋功能。术后2个月开始进行。

4、立位锻炼
伸髋训练:挺胸抬头,将术侧下肢伸直向后抬起,维持3~5秒后缓慢放下。术后1周开始进行。
屈髋训练:挺胸抬头,将术侧下肢屈膝向上尽量抬高,保持膝关节向前,维持3~5秒后缓慢放下。术后1周开始进行。
髋外展训练:挺胸抬头,将术侧下肢伸直尽量向外展开,维持3~5秒后缓慢放下。术后1周开始进行。
半蹲训练:双手扶稳定物或背靠墙站立,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足尖向正前方,缓慢下蹲30~45度,维持5~10秒后站起。术后4周开始进行。
单腿站立训练:双手支撑桌面维持稳定,术侧下肢单腿站立,逐渐减少手部用力,直至双手离开桌面,维持30~60秒。术后6周开始进行。

【出院指导】
一、家居条件的一些要求
1、家中无坐厕或坐厕高度不足应准备坐便器;有条件时最好在卫生间、浴室安装扶手;准备适当高度、带扶手和靠背的座椅及适当高度的床铺,这些措施目的在于便于病人坐、立姿势的转换和保证坐位时屈髋不超过90度。
2、病人常用的物品尽量摆放在伸手能及的位置,避免取物时过多的体位转移及身体过渡旋转。准备长杆辅助器方便病人拾取地上的物品。
二、病人活动锻炼及日常生活需牢记的事项
1、避免容易导致人工关节脱位的体位和动作,如双腿交叉、坐矮凳、翘二郎腿、下蹲、不正确的弯腰拾物、不正确的穿鞋袜等。

2、严格遵医嘱限制负重至必要时间,当髋关节无疼痛及明显跛行时方可弃拐。
3、为减轻人工髋关节磨损,避免过早松动,应注意:
*严格控制体重
*尽量减少每天上下楼梯的频率和上下楼的层数
*单次行走距离不宜超过1公里,如需长距离步行或外出旅游,建议使用手杖
*避免重体力劳动及需要髋关节较大运动范围及反复承受冲击性负荷的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球等
*适宜的体育锻炼,如游泳、骑车等,有利于增强肌力,提高髋关节运动的稳定性、协调性和敏感性,有利于控制骨质疏松,减少人工髋关节异常受力。
4、出现异常现象及时与手术医生联系。
5、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提高体质,注意预防并及时控制感染,身体其它部位的任何轻微感染,如咽炎、牙龈炎、毛囊炎等均不可忽视,应及时治疗,以减少人工髋关节受累的可能性;同样在接受其他手术及有创性治疗措施前,如拔牙、扁桃体摘除、插导尿管等,应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史告知医生,及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三、定期复查
坚持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保持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远期疗效非常重要。复查内容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和X线检查,医生将根据复查的情况,对进一步的锻炼和需注意的事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复查安排:
第1年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第2年每半年1次,以后每年1次。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