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腺癌科普2
胰腺癌患者多因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痛或不明原因的明显消瘦等症状而就诊,极少数是因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后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而就诊。因该病起病隐匿,无特殊的早期症状,一般就诊时80%患者都已处于中晚期。医生会详细的询问包括家族史,不良生活习惯,既往胰腺疾病历史等等。
40岁以上新近有以下表现者应警惕胰腺癌可能,尽早就诊。
持续性上腹不适,进餐后加重伴食欲下降;
不能解释的进行性消瘦;新发现糖尿病,或者糖尿病突然加重;多发性深静脉血栓,或游走性静脉炎;有胰腺癌家族史、大量吸烟、慢性胰腺炎者。
胰腺癌去哪个科室就诊?
胰腺癌应在肝胆胰外科或消化科就诊,也有少数患者因黄疸而就诊于传染科或肝病专科。
胰腺癌有哪些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除了消瘦、皮肤巩膜黄染、腹部压痛外,医生体检可以摸到肿大的肝脏和胆囊,有时可以在上腹部摸到一个质地坚硬的肿块。
实验室检查
血淀粉酶可有增高,空腹或餐后血糖可以升高。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有胆道梗阻时查肝功能可以看到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碱性磷酸酶和转氨酶这两项指标可能正常,也可能升高。
肿瘤标志物
胰腺癌没有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但有几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可显著升高,包括CEA、CA199、CA125等,可用于辅助诊断、监测治疗疗效和复发,尤其是CA199最为常用,血清CA199>37U/ml作为阳性指标,重复检测效果通常优于单次检测,重复测定应至少相隔14天。
影像学检查
B超可用于患者初诊时的常规检查,因胃肠道内气体、患者体型等因素影响,胰腺经常显示不清,若看到胆道和胰管的扩张,可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增强CT是目前检查胰腺最佳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可用于定位、定性诊断、鉴别诊断和分期。
MRI及MRCP: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不作为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胰腺病变鉴别诊断困难时,可作为CT增强扫描的有益补充。MRCP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胰管和胆管的梗阻和扩张部位及程度,帮助判断病变部位,从而有助于壶腹周围肿瘤的检出及鉴别诊断。
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可显示肿瘤的代谢活性和代谢负荷,在发现胰外转移和评价全身肿瘤负荷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内镜超声
内镜超声(EUS)不仅可以发现较小的胰腺癌,更重要的是,可以在EUS引导下对发现的病变进行穿刺活检,鉴定病变的良恶性。
病理学检查
这是确诊胰腺癌的金标准。除了手术外,获得病理学标本的方法还包括EUS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腹水细胞学检查、腹腔镜探查活检等。
治疗
多学科综合诊治是胰腺癌治疗的基础。临床上多个科室的医生会根据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部位和大小、侵犯的范围、黄疸水平和肝肾功能情况等,通过多学科的讨论和协作,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胰腺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介入治疗和支持治疗等。
根据胰腺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和远处转移情况,胰腺癌可以分为可切除胰腺癌、可能切除胰腺癌、不可切除胰腺癌,这三种情况所对适用的治疗方式不同。
对于可切除胰腺癌,尽早行根治手术,术后根据病理和患者情况选择辅助治疗。
对于可能切除胰腺癌,可以先给予新辅助治疗(即手术前先给予化疗),再评估能否手术切除。对于不可切除胰腺癌,可以采取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对于不能耐受放化疗者,可以给予营养支持、缓解疼痛等最佳支持治疗。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