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宇 三甲
王宇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肝胆外科

胰腺癌要怎么早期发现和预防?

393人已读

我们知道,胰腺癌是癌中之王。如果得了胰腺癌,只有10%的患者能撑过5年的时间。主要原因便是早期诊断十分困难,一经发现多为晚期。

有研究表明从胰腺发生病变开始到发展为具有转移性的晚期胰腺癌需要近21年的时间,所以胰腺癌其实有充足的时间窗进行早期筛查。

然而,由于胰腺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普及不充分,我国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胰腺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

一 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目的是什么?

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目的是发现I期胰腺癌和高级别胰腺上皮内瘤变。

所谓I期胰腺癌,是指局限于胰腺原位,肿瘤最大径≤4cm,没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属于可切除性的胰腺癌。行根治性切除术结合辅助性化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而胰腺上皮内瘤变是指胰腺癌的癌前病变,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前者发展为胰腺癌的概率很低,而后者是不可逆的癌前病变,通常发现时已经发展成了胰腺癌,因此高级别胰腺上皮内瘤变也是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目的之一。

二 胰腺癌早期筛查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推荐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的高危人群包括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新发糖尿病患者、慢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囊性肿瘤患者这4类人群。

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包括具有胰腺癌家族史(1个家庭中至少有2个互为一级亲属的成员被诊断为胰腺癌)的个体、Peutz-Jeghers综合征(家族性黏膜皮肤色素沉着胃肠道息肉病)患者、以及一些胰腺癌易感基因的携带者。

新发糖尿病患者主要指50岁以上且体重指数低、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和短期内血糖波动较大的新发糖尿病患者,以及无论年龄的大小、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中的新发糖尿病患者。

慢性胰腺炎患者均应进行胰腺癌的早期筛查。并且研究表明阳离子胰蛋白酶原基因1(PRSS1)突变的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癌变风险较其他慢性胰腺炎患者明显升高,所以推荐对病因不明的慢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尤其是PRSS1突变的检测。

胰腺囊性肿瘤的患者均应进行胰腺癌的早期筛查,尤其是具有较高癌变风险的黏液性囊性肿瘤、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囊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主胰管型和混合型),建议行多学科讨论和手术切除治疗。

三 应该怎么进行胰腺癌的早期筛查?

1 筛查年龄:Peutz-Jeghers综合征和慢性胰腺炎患者推荐从40岁开始,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中的新发糖尿病患者和胰腺囊性肿瘤患者一经诊断即推荐进行筛查,其余高危人群推荐从50岁,或比最年轻的受累血亲年轻10岁开始进行筛查。

2 筛查的间隔时间:第一次筛查的时候,医生一般会告知下一次复查的时间,这时候需要牢记,宜早不宜迟。对于手术切除后的患者,如果切缘无残余病变,推荐术后每年复查CA19-9及MRI、EUS或CT检查;对于切缘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推荐每年至少进行2次CA19-9检测及MRI、EUS或CT检查。

3 需要做什么筛查:进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A19-9联合MRI、EUS或CT筛查;在筛查中若发现胰腺实性病变或有报警征象的胰腺囊性肿瘤,建议采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明确肿物性质;穿刺病理结果为恶性或可疑恶性,推荐行多学科讨论后择期手术切除。

四 高危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戒烟戒酒,均衡健康饮食,并适度进行体育锻炼,避免肥胖。研究发现吸烟会使患胰腺癌的风险增加2-6倍,避免吸烟和饮酒可能有助于减缓慢性胰腺炎进展,可能直接和间接降低患胰腺癌的风险。肥胖与胰腺癌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而适当进食水果蔬菜是减少胰腺癌发生的保护因素。

王宇
王宇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肝胆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