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是胎儿期肺动脉与主动脉之间的正常血流通道,通常于胎儿生后约24小时呈功能性关闭。出生后一年在解剖学上应完全关闭。若持续开放,并产生病理生理改变,即称动脉导管未闭。

【病理生理】动脉导管未闭是体肺循环的异常血流通道,从而产生主动脉向肺动脉的连续性左向右分流,分流量的大小取决于导管的直径与主肺动脉间的压力阶差。左向右分流使肺循环血流增加,左心回血量增多,左心容量负荷增加;再加上体循环血流减少,左心室代偿性做功,可导致左心室扩大、肥厚,直至出现左心室衰竭。长期的分流使肺循环血量增加,肺小动脉反射性痉挛,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室排血受阻,后负荷增加,右心室逐渐肥厚。初期肺动脉高压为动力性,若分流未能及时阻断,随着上述病理生理改变的加重,血管阻力增加,可导致肺小动脉发生硬化阻塞等器质性改变。当肺动脉压等于或超过主动脉压时,可产生双向或右向左分流,成为艾森曼格综合征,临床上出现差异性发绀。
临床表现
1、症状 患者的症状取决于导管的大小、肺血管阻力以及合并的心内畸形。小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可以无症状。中等大小的动脉导管未闭,分流量随着出生后数月肺血管阻力下降显著增加,患儿常表现为发育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乏力。大的动脉导管未闭婴儿可在出生后数周内发生心力衰竭伴呼吸急促、心动过速和喂养困难。早产儿大的动脉导管未闭常伴有呼吸窘迫,并需要插管和呼吸机支持。
2、体征 连续性机械样杂音为本病的特征性体征,杂音最响部位在胸骨左缘第1、2肋间,向左锁骨下传导。心前区心尖搏动增强,脉压差增大。
辅助检查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辅助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基本可以明确诊断。
手术时机
1.、3月内有自然闭合可能,如无明显症状,可定期随访。2、早产儿可试用消炎痛促进其闭合。3、症状严重的应尽早手术治疗。4、新生儿PDA如分流量大,反复发生肺炎及心衰,经内科治疗无效,可考虑在新生儿期施行急症PDA结扎术。
手术方法
1、动脉导管结扎术:可采用左后外侧切口或者左腋下小直切口,采用结扎术时应注意避免损失喉返神经、胸导管等。

2、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此方法畸形矫正确实,可避免术后导管再通或结扎线穿透管壁而发生动脉瘤的危险。
3.经皮动脉导管封堵术随着介入微创技术的进步,适用于大部分患者,但对于低龄、低体重患者,外周血管损伤、穿刺困难等限制了经皮封堵的应用。

本文是李江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