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卵圆孔未闭的诊断治疗
卵圆孔未闭的定义
卵圆孔位于胚胎期原发隔与继发隔的交界处,它的开口正对胎儿下腔静脉的入口,下腔静脉进入胎儿右心房的血液通过此通道进入胎儿的左心房,随后运送到全身各个器官,一般在胎儿出生后第1.5-2年自然闭合。
只有>3周岁患儿卵圆孔瓣仍未能与继发隔粘连、融合而充分闭合卵圆孔,才可以称为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未闭的病理生理
1. 正常情况,左房压高,右房压低,卵圆孔关闭
2.特殊情况
(1)持续性右心房压力升高:如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短暂性右心房压力升高:如Valsalva动作,剧烈咳嗽,潜水等右房压高于左房压,可使左侧薄弱的原发隔被推开,产生右向左分流。
如存在由静脉系统血栓,则上述特殊情况时随右向左血流进入体循环,造成反常性栓塞。

卵圆孔未闭的发病率
1.总体发生率
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卵圆孔未闭发生率在10%-15%。尸检发现卵圆孔未闭的发生率为27%。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尸检中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到卵圆孔未闭。因此一般认为成人1/4有卵圆孔未闭。
2.各个年龄段发生率
1)<30岁:30%
2)30岁-80岁:25%
3)80岁-100岁:20%
因此卵圆孔未闭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但老年卵圆孔未闭与年轻者相比孔径较大,分流量较大。
卵圆孔未闭的临床表现
1.无症状(大多数患者)2.偏头痛3.卒中4.减压病5.斜卧呼吸-直立性低氧血症综合征6.眩晕7.晕厥8.癫痫9.栓塞性疾病(“反常栓塞“)
静脉系统或右心系统栓子通过患者心腔内外不同水平动静脉交通,由静脉或右心心痛转移到体循环而造成全身动脉栓塞的一类疾病。
卵圆孔未闭的治疗
卵圆孔未闭的是否需要治疗存在很多争议。一般来说,有不明原因脑卒中、反复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性偏头痛、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高危卵圆孔未闭,需要治疗。而临床上大部分卵圆孔未闭不合并上述情况,均不需要处理。
治疗方式: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为治疗主要方式,创伤小,相对风险极低;一般不需要外科手术,除非合并其它心脏畸形手术需要一并处理才选择外科手术治疗。

本文是李江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