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囊结石的我们该了解的一些事
胆囊结石是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常见病,有资料表明我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约为9.0-10.1%,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如果按照我国14亿人口进行估算,胆囊结石人群可达1.26至1.41亿人,人群相当庞大。部分胆囊结石患者可以没有临床症状,偶尔通过体检或查体发现,医学上称之为无症状胆囊结石。但部分患者可因饱食、进食油腻食物后引发胆囊绞痛及急性胆囊炎,甚至引发胆源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胆囊癌等严重问题,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导致我们忽视了该病的潜在威胁,让它成为了沉默的“定时炸弹”,胆囊结石出现了症状又往往会引发明显的腹痛或感染、甚至癌变等问题,引发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另外胆囊结石患者学习相关疾病知识能有效避免胆囊结石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下面和大家谈一下人们常遇到的关于胆囊结石的一些疑问。
1、 什么原因可以导致胆囊结石?引发胆囊结石的原因很多。第一: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每天工作紧张忙碌,休息时间减少,早上时间紧张,不吃早饭的习惯十分常见。殊不知胆囊经过一晚上的时间储存了很多胆汁,早上不吃早饭,这些胆汁继续浓缩,造成胆汁内一些成分的凝聚,从而引发胆囊结石。另外高脂饮食人群会引发肥胖,造成胆固醇在胆囊淤积,形成胆固醇结石。此外妊娠、肥胖人群、肝脏疾病人群亦是胆囊结石的高发人群。为了预防胆囊结石,需要改掉不吃早饭的不良习惯,低胆固醇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维持标准的体重,减少胆囊结石的发生。另外要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已经存在的胆囊结石,及早干预,预防胆囊结石的不良后果。
2、 如何检查是否存在胆囊结石?胆囊超声检查是目前首选的检查胆囊疾病的方法,其诊断准确率可高达95%。而且胆囊超声检查没有创伤,且放射性辐射风险低,花费相对低廉,设备要求低,在一般的医疗单位均可施行检查,是筛查胆囊疾病及定期复查胆囊疾病的首选方法。其次是MRI检查,对于一些小结石的敏感性高于胆囊超声检查。
3、 胆囊结石能溶石、排石及体外冲击波碎石吗?一些病人在出现胆囊结石后一般会选择咨询药物治疗或碎石治疗等非手术治疗的方法。目前临床还没有药物能够将胆囊结石溶石缩小,也不推荐体外超声波碎石后将结石排出体外。尤其是碎石后的细小结石沿胆囊管排入胆总管会引发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等严重情况。倒不如让胆囊结石在胆囊内“安家不外出”,这样只造成胆囊炎症,还危害小一些。临床中的确有一些药物能起到消炎利胆的作用,其目的是促进胆汁的排泻,实际上是不能发挥溶石的效果的。
4、 胆囊结石的患者什么时候需要手术?英文文献统计健康人群中无症状胆囊结石占6%。但是无症状胆囊结石每年约有1%-4%的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出现症状。胆囊结石典型的症状是胆绞痛,是指间断发作的右上腹或者中上腹疼痛,持续15-30min,向右侧背部或肩部放射,服用止痛药物可缓解。胆绞痛可因为进食油炸、油性食物后引发。有资料表明一旦出现典型胆绞痛症状,大约有2/3的人在2年内会再次发作。中国指南是推荐对于无症状胆囊结石是具有手术指征的。而且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需警惕胆囊癌的问题,胆囊结石是胆囊癌高危发病因素。特别是对于以下情况预防性胆囊切除术以避免发生胆囊癌:胆囊结石大直径>3cm,瓷化胆囊,合并胆囊息肉、胆囊萎缩、胆囊壁增厚>3mm等。而对于有症状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发作或发生继发胆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建议积极手术。
5、 胆囊结石与胆囊癌: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已有研究显示: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此外积极胆囊切除术是否能预防胆囊癌呢?目前国外的一些研究证实积极行胆囊切除术,胆囊癌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智利的一项研究表明胆囊疾病的住院率提高会伴随胆囊癌死亡率的降低,特别是对于35-49岁的人群这种获益明显。因此对于胆囊结石时间较长,反复发作胆囊炎症,胆囊壁增厚的患者需严密观察胆囊情况,积极胆囊切除术,预防胆囊癌变。
6、 胆囊切除之后是否会在胆总管长“结石”:胆囊切除后不会增加胆总管长“结石”的机会。临床上反而多数胆管结石是由胆囊结石经胆囊管排至胆管造成,切除胆囊后实际上能减少胆管结石的发生,切除胆囊也对预防胆管炎、胰腺炎有重要价值。
7、 胆囊切除术后消化功能影响如何?胆囊具有储存、浓缩胆汁的功能,胆汁进入肠道后可以乳化脂肪,并与脂肪酸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吸收。胆囊切除术后,胆汁不能有效浓缩和规律排放。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多数患者会在胆囊切除术后2-3周内出现,随着胆道功能的调节这些症状会逐渐缓解。另外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具有促进脂肪类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作用,促进消化改善腹胀,胆囊切除术后1月内可服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改善消化功能。如果效果不佳可服用菌群调节剂、止泻药物等。
8、 能否保胆取石?
胆囊切除术是胆囊结石公认的治愈手段,国内外的共识和指南均不推荐“保胆手术”。因为胆囊是结石生长的“温床”,只有切除胆囊才能够根治胆囊结石。我国胆道外科之父黄志强提出了“赞成保护胆囊的观念,不赞成保留胆囊的观念”。胆囊切除术需要把握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技术、防治手术并发症。我们应该提倡“保护胆囊”的理念,不要将“保护胆囊”等同于“保留胆囊”。其中“保护胆囊”的理念是避免盲目扩大手术适应症。既往也有学者尝试摘除病灶,保留胆囊的“保胆手术”,但结石的复发率高,文献报道50%以上的病人保单取石后5年内复发。而且保留下一个已经“变坏”的胆囊,胆囊仍然会再发胆囊结石、甚至胆囊癌变。保护胆囊功能,不能盲目保留胆囊。

本文是刘立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