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立国
副主任医师
中日医院
普外科·肝胆胰外科二部
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早期诊断(肝癌科普第2期)
77人已读
肝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加之肝脏代偿能力强,即使肝功能检查正常,也可能已经存在肿瘤。据统计,我国80%-90%的肝癌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肝人群的肝癌发病风险比非乙肝人群高出十几倍!因此,早期筛查和诊断是预防肝癌的关键。
为什么肝癌早诊率低?
- 症状隐匿:肝癌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
- 肝功能检查的局限性:即使肝功能正常,也可能已经存在肿瘤。
- 发现晚:约70%-8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如何提高肝癌早筛率?
- 定期筛查:
- 乙肝、丙肝患者:每6个月进行一次肝脏超声和AFP(甲胎蛋白)检查。
- 脂肪肝、酒精肝患者:也需要定期体检,监测肝脏健康。
- 重视高危因素:
- 乙肝、丙肝病毒感染;
- 肝硬化;
- 长期饮酒或脂肪肝。
筛查方法
- 肝脏超声:无创、便捷,可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
- AFP检测:甲胎蛋白是肝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结合超声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总结
- 肝癌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尤其是乙肝、丙肝、肝硬化等高风险人群,定期筛查是预防肝癌的有效手段。通过每6个月一次的肝脏超声和AFP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肝癌,争取最佳治疗时机!
本文是刘立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