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立国
副主任医师
中日医院
普外科·肝胆胰外科二部
胆囊息肉是啥?体检发现了怎么办?
568人已读
胆囊息肉,简单来说就是胆囊壁上长出的“小疙瘩”。它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4.2%-6.9%,大多数人是通过体检做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的。不过,超声检查虽然能发现息肉,但很难确定它的具体性质,所以报告上通常会写“胆囊息肉”或“胆囊息肉样病变”。
胆囊息肉需要治疗吗?
1. 非手术治疗:
目前,胆囊息肉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如果发现息肉,医生通常会建议你:
- 定期复查:通过超声检查监测息肉的变化。
- 调整生活方式:改变饮食习惯、控制体重、血脂和血糖,这些都有助于降低息肉恶变的风险。
- 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比如腹痛、消化不良等;
- 息肉最大直径超过10mm;
- 息肉直径在6-9mm之间,同时伴有以下任一情况:年龄超过50岁、6个月内息肉增大超过2mm、胆囊壁厚度超过3mm。
2. 手术治疗: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做胆囊切除术(切除胆囊):
胆囊息肉会变成胆囊癌吗?
胆囊癌的预后较差,所以预防是关键!以下几种胆囊息肉有较高的恶变倾向,需要特别警惕:
- 直径≥10mm的息肉;
- 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炎的息肉;
- 生长速度较快的息肉;
- 腺瘤样息肉(一种特定类型的息肉)。
胆囊息肉如何定期随访?
- 小于5mm的无症状息肉:每年做1次超声检查即可。
- 6-9mm的息肉:建议每半年做1次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息肉的变化。
总结
胆囊息肉虽然常见,但大多数是良性的,不需要过度担心。关键是定期复查,密切关注息肉的变化,同时调整生活方式,降低风险。如果医生建议手术,也不要过于紧张,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最彻底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预防恶变。
本文是刘立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