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桡神经感觉支卡压
一,桡神经感觉支卡压是怎么回事
本病由美国医生Wartenbery首次提出描述,故临床也称之为Wartenbery综合征。他描述了前臂桡神经感觉支卡压症,病人诉手背桡侧麻痛、感觉减退,这些病人在桡神经浅支的行径中有触觉过敏,并有握力降低,并发现腕关节尺偏时,可出现刺痛,当前臂旋前时症状加重,但当时并不知道原因是什么。直到1986年,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整形外科医生Dellon在《TheJournal of Hand Surgery》发表了桡神经感觉支在前臂的卡压,人们才开始了解和重视此病。
本病最初由桡神经浅支单纯性神经炎和神经炎性疾病引起。最早常见于长时间戴手铐的人,因此亦将其称为手痛性麻痹、犯人麻痹和手袖疾病。随着有关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桡神经浅支的卡压是本病的病因。并发现该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是腕部疼痛、无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桡神经感觉支卡压发生的原因
桡神经感觉支即桡神经浅支,行走于肱桡肌的深面。在桡侧伸腕肌与肱桡肌的肌腱肌腹交界处的间隙,由深层穿至浅层,在两肌腱的间隙处有交叉及环行纤维组织将该段桡神经浅支包绕,并与两腱及筋膜组织连接在一起。比较固定;而桡神经浅支在进入浅层的部分可有一定的伸缩活动,并随腕关节的屈曲而拉长变直,随腕关节的背伸而松弛弯曲。
当腕关节长期反复活动。桡神经浅支就可能长期反复的牵拉、摩擦造成损伤;局部外伤、扭伤也可能加重桡神经浅支和两旁的肌腱及深层筋膜的粘连,进一步减少活动度,而易诱发该病。

三, 桡神经感觉支卡压的临床症状及检查诊断
在临床表现上,本病患者大多有外伤劳损史,具体为前臂外伤、扭伤和反复腕关节活动史,包括需长期伸屈腕关节和旋转前臂史。疼痛主要表现为灼性痛、麻痛和针刺样痛,有少数患者会有腕部反复痛和胀痛,疼痛随腕关节活动而加重.可放射至肘部甚至肩部。手部无力握拳、抓、捏均可能诱发疼痛而不能用力。
临床体征上,Tinel征阳性,位置则大多数位于前臂中下1/3交界处,亦有于腕上3~4cm处者,前臂旋前、腕背伸时,Tinel征最明显,Tinel征最明显处往往是桡神经浅支卡压处。手背及前臂桡侧感觉异常,包括针刺痛觉减退,甚至丧失;触觉、振荡觉的改变以及两点辨别觉异常。腕部压痛(主要为酸痛)。屈腕握拳、屈腕尺偏、前臂旋前均可诱发疼痛。
辅助检查上,电生理检查时,严重者可记录不到感觉电位。大多患者可发现传导速度变慢。诱发电位振幅降低。诊断性神经阻滞时,对前臂桡侧Tinel征最显著部位用10%利多卡因3~5ml注射,2~3 分钟后可出现症状减轻,甚至完全消失,手指力量加强等。

四, 桡神经感觉支卡压的治疗
本病保守治疗一般效果较好,具体来说,包括腕关节制动、伤科手法治疗,辅助理疗、温水浸泡及于Tinel征处局部药物注射等。
当少数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特别是有外伤史,局部瘢痕组织明显卡压者,则应考虑手术治疗。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